br>右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大肠脉也,若少气心下有水气,立秋节即咳,刺手太阴。治阴 ,在鱼际间。
右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大肠实也。若肠中切痛如针刀所刺,无休息时,刺手阳明。治阳 ,在手腕中泻之。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 取巨虚上廉。
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廉、三里。
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不化。
大肠有寒 溏,有热便肠垢。
大肠有宿食,寒 发热,有时如疟状。
肺前受病移于大肠,肺咳不已,咳则遗矢便利,厥气客于大肠则梦田野。
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缓而长;皮急者,大肠急 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扁鹊云∶手太阴与阳明为表里。大肠若病实则伤热,热则胀满不通,口为生疮。食下入 肠,肠实而胃虚,食下胃,胃实而肠虚,所以实而不满,乍实乍虚乍来乍去,虚则伤寒,寒 则肠中雷鸣,泄青白之痢而发于气,水根在大肠,(方在治水篇中。
大肠绝不治,何以知之?泄利无度,利绝则死。
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外侧,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 臂上 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直而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 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颊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 指次指痛不用。气盛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 不复盛者,则人迎大三倍于寸口,
虚者则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目录>卷十八大肠腑方<篇名>大肠虚实第二属性:(脉二条 方二首 灸法七首)
大肠实热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 ,名曰大肠实热也。
<目录>卷十八大肠腑方\大肠虚实第二<篇名>生姜泄肠汤属性: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为生疮者方。
生姜 橘皮 青竹茹 白术 黄芩 栀子仁(各三两) 桂心(一两) 茯苓 芒硝(各 二 两) 地黄(十两) 大枣(十四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二服。
治肠中胪胀不消方∶ 灸大肠俞四十九壮。
大肠有热,肠鸣腹满挟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虚上廉主之。
大肠虚冷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虚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泄 白,名曰大肠虚冷也。
<目录>卷十八大肠腑方\大肠虚实第二<篇名>黄连补汤属性:治大肠虚冷,痢下青白,肠中雷鸣相逐方。
黄连(四两) 茯苓 川芎(各三两) 地榆(五两) 酸石榴皮(五片) 伏龙肝(鸡 子大一 枚)
治肠中雷鸣相逐痢下方∶ 灸承满五十壮。穴在挟巨阙相去五寸,巨阙在心下一寸。灸之者挟巨阙两边各二寸半。
治肠中常鸣,时上冲心方∶ 灸脐中。
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赤黄,阳纲主之。
腹胀肠鸣,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肠胃间游 气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肿挟脐急,天枢主之。
肠鸣而痛,温溜主之。
<目录>卷十八大肠腑方<篇名>肛门论第三属性:(论一首)
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 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 开大行洞泄,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虚实和平,根据经调理(方见二十 四卷中。)
<目录>卷十八大肠腑方<篇名>皮虚实第四属性:(论一首 方二首)
论曰∶夫五脏六腑者,内应骨髓,外合皮毛肤肉。若病从外生,则皮毛肤肉关格强急。
若病从内发,则骨髓痛疼。然阴阳表里,内髓外皮,其病源不可不详之也。皮虚者寒,皮实 者热。凡皮虚实之,应主于肺大肠。其病发于皮毛,热则应脏,寒则应腑。
<目录>卷十八大肠腑方\皮虚实第四<篇名>蒴蒸汤属性:治皮虚主大肠病,寒气关格方。
蒴 根叶(切三升) 菖蒲叶(切三升) 桃叶皮枝(三升) 细糠(一斗) 秫米(三 升)
上五味以水一石五斗,煮取米熟为度,大盆器贮,于盆上作小竹床子罩盆,人身坐床中 ,周回四面将席荐障风,身上以衣被盖覆。若气急时,开孔对中泄气,取通身接汗可得两 食久许。如此三日,蒸还温药足汁用之。若盆里不过热,盆下安炭火。非但治寒,但是皮肤 一切劳冷悉治之。
<目录>卷十八大肠腑方\皮虚实第四<篇名>栀子煎属性:治皮实主肺病热气方。
栀子仁 枳实 大青 杏仁 柴胡 芒硝(各二两) 生地黄 淡竹叶(切各一升) 生 元 参 上十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