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心统五脏,而病生奇怪,清浊异源,各有其机,表里殊状,各有其应,
今详举之,以明治病之诀。
<目录>卷上<篇名>大府泄内容:肝热刑脾而泄,即经言飧泄,余证当肠鸣,腹支满,口胶渴,小府赤,宜凉其肝,轻益 其胃,诊其脉,六脉轻弦,胃上得肝脉,不至大弦,然六脉虽弦,亦不必有骨力,以泄则气 虚不实故也,宜用荆芥散。
荆芥穗(一分) 防风 芍药 诃子皮 羌活 甘草(各一分) 白蒺藜(半两) 浓 朴(十铢,去皮) 木香(三铢)
上为细末,非时,以水一盏,枣一个,同煎三钱匕,和滓服。
脾湿而泄,经言腹满溏泄,余证,腹痛,体重,食减,甚则足痿,行善契,脚下痛,宜 用削术豆蔻散。
草豆蔻 削术 诃子皮(各一两) 大芎 陈橘皮(各半两) 甘草 本(各八铢) 独 活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姜两片,枣两个,同煎三钱取八分,和滓服。
肾水之寒,亦生溏泄,以寒湿同化,所生之病一耳,经又言,寒迫下焦,传为濡泄,阴 气入肾窍泄无度,洞泄皆属于水土之所生,其证,体重,食减,腹痛,四肢不举,甚则注下 赤白,腰膝酸痛,股膝不便,若脾气之湿,则六脉混浊如革,濡散而大,如按泥浆,加之肾 寒,则又沉伏迟弱,动而无力,宜并治其水,暖其脾肾,暖脾药,宜以削术豆蔻散,暖肾藏 方,萆 胜金丸。
萆 诃子(各一两) 石斛 续断 两) 蓬莪术 山茱萸 细辛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汤下五七十丸。
又方,宜服舶上硫黄丸,(方见痢门。)
肺金之胜,亦生腹鸣溏泄,肺主清肃之气,流入于中,变成寒中 溏,又肺主少腹,故 生斯病,余证,少腹痛,中清, 胁痛,其脉,六脉毛而微,不浮,毛为肺脉,微则泄而气 弱,初泄则本肺脉一指偏,一二日则变而微,但不浮耳,尺泽沉而小击,宜温其肺,四味芍 药散。
吴白术 芍药 桔梗 香白芷 上等分为末,非时,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三钱匕,入枣二个,取八分服。
<目录>卷上<篇名>大府秘内容:肝心气实,风血相搏,大府结涩,口苦舌粗,甚则口干胶,小府赤,头痛眼昏,六脉洪 大而实,宜用柴胡汤。
柴胡 前胡 防风 杏仁(去皮尖)
心,一分) 干地黄(八铢) 半夏(二铢)
上为粗散,食后并非时,水一盏,葱白一根,同煎三四钱匕,取八分,去滓服。
肺气上实,其气上蒸,不能传送,大府秘热,其脉浮而疾,尺泽脉短,寸口脉大,宜用 柴胡汤,加紫菀,麻黄各一分,良。
寒湿之胜,大府反秘,经言阴气不用,便坚,以土不用事,脾胃不动,无传送耳,其阴 具水土之证,脉亦如之,宜用大腹皮散。
陈橘皮(一两) 青橘皮 大芎 五味子 豆蔻(各半两) 木香 槟榔(各四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非时,水一盏,煎八分,和滓服。
元气虚弱,肾水空虚,胃无津液,大府涩迟,六脉微而虚,宜用苁蓉粥。
肉苁蓉一分,米一掬,先洗苁蓉令净,切令极细,同米,用水两碗以上,煮作稀粥,既 熟,入少许葱,并薄入盐酱调和,空心,投三四盏。
<目录>卷上<篇名>小府秘内容:小府之秘,其状难识,有淋、有癃、有涩、或疼、不疼、肝心之气,盛实而热,小肠气 虚,热气流入膀胱,遂成小府赤涩之病,其脉数而轻弦,尺泽弦而长,又微紧,或心脉长,
皆主此病,宜用此方。
茯苓(半两) 麦门冬(去心) 芍药 前胡 荆芥(三铢)
上为细末,食后,以水一盏,葱白一支,同煎三钱匕,和滓服。
又方,宜服此五苓散。
肝经之热,小府赤痛,六脉弦急而长,又发寒栗,宜用蔓荆汤方。
蔓荆子 羌活 独活 麻黄 上等分,前法煎,食后服。
湿气寒气之胜,同犯于心,心气上行,不得小便,小府不快,宜服削术草豆蔻散,又服 此大芎汤。
大芎(一两) 蓬莪术(半两) 木香(四钱) 茯苓(半两)
上为细末,空心,水一盏,入盐少许,同煎三钱匕,和滓服。
元气虚弱,肾气不足,膀胱气虚,冲任脉虚,丈夫 疝。妇人 闭,宜服此方,其脉 ,六脉皆动,细数而轻弦,肾脉小击而沉,膀胱涩而短。
五味子(一两) 血茸 萆 牛膝 芎 (各半两) 干熟地黄(一两) 蓬莪术 青 盐(各一分)
上青盐一味,自为细末,余七味为细末,蒸饼,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清汤下五七十丸 <目录>卷上<篇名>身热内容:寒邪所伤身能发热,寒气外固,阳气内拒,鼻塞气粗,闻气出如火,此当发其寒,六脉 浮而轻疾,散满指下。
麻黄(去根节) 削术(各半两) 本 芎 分)
上为粗散,空心,并非时,水一盏,生姜一片,煎三钱,去滓服。
心火独盛,少阴,少阳之胜,身热,小府赤,大府秘,头痛,口干,舌粗,骨疼,六脉 洪大而实,有骨力,又数,宜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