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5-医心方-第85页

如膏,合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再,稍加,小便利为度。
《医门方》疗大腹水肿,遍身洪满,小便涩少方∶ 海蛤(六合,研如面) 葶苈子(十分熬) 茯苓(六分) 橘皮(四分) 郁李仁(四 分) 桑根白 捣筛为散,别捣葶苈子如脂,纳散中,蜜丸,空腹饮服七丸,日一,当利一二行,如不 利,
《新录方》治水病腹大面肿小便涩方∶ 葶苈子(一升,熬紫色,捣如泥) 芒硝(三两) 吴茱萸(三合,捣为散)
合三种更捣,加少蜜可丸,捣二千杵,饮服七丸,日二服,以小便利为度,忌咸醋,瘥 止。
《效验方》治水大腹葶苈子散方∶ 蓝叶(三两) 大黄(一两半) 葶苈子(二两,熬)
凡三物,治筛,先食,酒服二方寸匕,欲丸服,蜜和服如大豆,日二十丸。
《短剧方》治水肿大豆汤方∶ 大豆三斗,水五斗,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纳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饴,服一升,渐增之,
令 《耆婆方》治人水病、四肢脚肤(音府,腐字也)面腹俱肿方∶ 香薷一百斤,以水煮之令熟,去滓更煎,令如饴糖,少少服之,当下水,小便数即瘥。
又云∶治人多水身重,口中水出,面虚越肿,宜泻方∶ 桂心(一两半) 大腹槟榔(三七,口捶研) 生姜(一两半)
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当下水即瘥。
《葛氏方》治大腹水病方∶ 防己 甘草 葶苈(各二两)
捣,苦酒和,服如梧子三丸,日三,恒将之,取都消乃止。
又方∶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五升,煮讫,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又方∶恒啖小豆饭并饮汁佳。
《本草经》云 肉主久水胀不瘥、垂死者,作羹食之,下水大效。
《极要方》疗大小肿神方∶ 白饧(四两) 桂心(一两) 桑根(六升) 甘草(一两炙) 人参(一两) 细辛 (一两) 大枣(
上,以水九升,煮桑根,取三升以煮药,取一升去滓,纳饧令烊尽,分三服,一日一夜,
小便五六升即瘥。
《龙门方》疗腹满如石、积年不损方∶取白杨树东南皮或枝,去苍皮,护风细押削五升,
熬 云∶每服一合,日三。
灸水病法∶ 《短剧方》云∶灸膈俞(在第七椎下两旁一寸半)百壮,三报,灸脾俞(在十一椎下两 旁一寸 <目录>卷第十<篇名>治通身水肿方第十九内容:《病源论》云∶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 气盈溢、渗(色荫反)液皮肤、流通四肢,所以通身肿也。
《僧深方》治通身水肿,大小便不利方∶ 常陆根(三升,薄切) 赤小豆(一斗)
凡二物,水一斛,煮取一斗,稍饮汁,食豆,以小便利为度。
又云∶治大水面目身体手足皆肿方∶ 大戟(分) 葶苈(三分,熬) 苦参(一分) 葱花(一分)
凡四物,治下筛,以小麦粥服方寸匕,良效。
《范汪方》治身体流肿,心下胀满,短气逆害饮食方∶ 大豆一斗,以水三斗煮之,令得一斗七升,去滓,纳一斗好酒,合煎之,令得一斗七升,
服 《经心方》泻肺汤治一身面目浮肿方∶ 末葶苈(弹丸) 大枣(二十枚)
水三升,煮枣取汁一升半,去枣,纳葶苈,煮取一升,顿服之,得至五服,若带水气者,
先 (今按∶《医门方》∶葶苈子二两,熬,大枣三十枚,水一斗,云云。)
《张仲景方》青龙汤,治四肢疼痛、面目浮肿方∶ 麻黄(半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半夏(二两)
凡四物,切,以水八升,煮得二升,一服止。
又云∶治脾胃水,面目手足浮肿、胃脘坚大满短气,不能动摇桑根白皮汤方∶ 桑根白皮(切二升) 桂(一尺) 生姜(三颗) 人参(一两)
凡四物,切,以水三斗,煮取桑根竭得一斗,绞去滓,纳桂、人参、生姜,黄饴十两煮 之,
《医门方》疗遍身肿胀小便涩方∶ 葶苈子(二两熬捣如泥) 大枣(三十枚去核)
以水一大斗,煮取一小升,绞去滓,纳葶苈子于枣中,以微煎,揽勿停手,可丸止,丸 如梧 <目录>卷第十<篇名>治十水肿方第二十内容:《病源论》云∶十水者,青水、赤水、黄水、白水、黑水、悬水、风水、石水、里水、
气水 先从 水者 者,
乍来 气,
《短剧方》十水丸,治水肿方∶肿从头起,名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肿从胸起,
名 为气水,乍实乍虚,其根在肠,芫花主之;肿从股起,名为黑水,其根在肾,玄参主之;肿 从面起,至足,名为悬水,其根在胆,赤小豆主之;肿从内起坚块,四肢肿,名为石水,其 根在膀胱,桑根主之;肿从四肢起,腹肿,名为风水,其根在胃,泽漆主之;肿从腹起,名 为冷水,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肿从胸中起,名为赤水,其根在心,葶苈主之。上十种,
随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药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冶末,合下筛蜜丸,服如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