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齿有孔,得食面肿方∶ 莽草七叶 猪椒附根皮(长四寸者七枚)
凡二味,以浆二升,煮得一升,适寒温,含满口,吐去 《范汪方》治龋齿方∶有孔取细铁大小如孔中也,曲铁头,火烧令热,以纳孔中,不过 四五 《录验方》治龋齿方∶取丝杨柳细枝,除上皮取青皮,卷如梅李大;含嚼之含汁,渍齿 根。
《医门方》治龋齿方∶以松脂捻令头尖,注孔中,虫当出也。
又方∶嚼薰陆香咽汁,立瘥。
《短剧方》治甘虫食齿根方∶伏龙肝置石上,着一撮盐须臾化为水,以 展取,待凝浓,
取 又方∶皂荚去皮涂上,虫出。
又云∶治齿龋方∶ 腐棘针(二百枚,是枣树刺自朽落地者)
凡一物, 咀,以水二升,煎得一升,含漱出即愈。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碎坏方第五十九内容:《葛氏方》治人病 齿稍碎坏欲尽方恒能以绵裹矾石衔咋之,咽吐其汁。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令坚方第六十内容:《录验方》云∶欲令齿坚方∶可用矾石,细辛分等煮,以漱口中。
又方∶煮枸杞根漱口,良。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动欲脱方第六十一内容:《病源论》云∶经脉虚,风邪乘之,血气不能荣润,故令动摇。
《千金方》治齿根动欲脱方∶ 生地黄(二两) 独活(三两)
酒一升,渍一宿,含之。
《葛氏方》治齿根动欲脱方∶ 生地黄根,绵裹着齿上, 咀,以汁渍齿根,日四五为之。能十日为之,长不复动。(今 按∶《范汪方》∶取生地黄根肥大者一节,咽其汁,日三,其日即愈。可数十年不复发。)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黄黑方第六十二内容:《病源论》云∶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也。手阳明,足太阳之脉,皆入于齿。风邪冷 气,
《新录方》治齿黄黑方∶取桑黄皮,酢渍一宿,洗七遍。一云黄白皮,此方正月亦及五 月五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败臭方第六十三内容:《葛氏方》治风齿齿败口气臭方∶ 斑草 细辛 白芷 当归 独活(分等)
水煎煮含之,吐去汁。(今按《广济方》∶芎 二两,当归二两,独活四两,细辛四两,
白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龈肿方第六十四内容:《病源论》云∶头面有风,风气流入于阳明之脉,与龈间血气相搏,故成肿也。
《养生方》云∶水银不得近牙齿,发龈肿,喜落齿。
《经心方》云∶治齿根肿方松叶一虎口,盐一合,以好酒三升,煎取四五合,含之。
《食经》云∶齿根肿方∶郁根煮含之。
《极要方》疗牙齿动落,齿根宣露;或齿龈下血出;或龈肿,吃冷热物疼痛;或齿根下 黑。
至明欲 浆平坐 日别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龈间血出方第六十五内容:《病源论》云∶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头面风,而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齿龈,搏于 血,
《葛氏方》治齿间津液血出不止方∶ 矾石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漱吐。
《千金方》治齿龈间血出不止方∶生竹茹四两,酢渍一宿,含之。
又方∶细辛二两,甘草一两,酢二升,煮取一升,含之。
《经心方》齿龈间出血方∶取茗(茶也)草浓煮汁,勿与盐,适寒温,含漱竟,日为之,
验。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牙齿痛方第六十六内容:《病源论》云∶齿牙痛者,是牙齿相引痛。牙齿是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若髓气不足,
阳明 《极要方》疗牙疼方∶ 鸡舌香(三分) 斑草(三分) 细辛(三分) 附子(三分,炮) 炮椒(二分,汗)
独活(三分)
上,捣五百杵,勿筛,以绢袋盛如枣核大,安牙疼处,涎满口吐之。含二袋终身不发,
神验 又方∶皂荚(一梃,肥浓者,剥去皮)
上,以验酢半升,煎令极,调以桃枝如箸一枚,以绵裹头,承药沾之。当牙疼痛处灼之,
冷 《医门方》治牙疼痛方∶取杨白皮,切,以醋煎,含之即瘥。
又方∶取HT 宕子,烧,以碗覆碗上,令碗底作孔,安竹筒,当牙熏,良。
《广济方》治牙痛方∶取槐白皮,切,一握,酢三升,煎取二升,去滓,纳盐,适寒温,
含 《集验方》治牙痛方∶取枯竹烧一头,以挂铁上,得汁着齿上,即瘥。
《德贞常方》牙疼方∶灸浮白穴,在耳后入发际一寸。
《博济安众方》疗热毒风攻牙齿疼痛方∶ 附子(一个,烧灰) 白矾 锻石(一分)
上二味,为散,揩齿立瘥,极妙。
又云∶ 牙有孔疼痛方∶附子一个为末,以蜡为丸,纳孔中。
《龙门方》疗牙疼方∶湿柳枝每旦揩齿。不过三日,疼及口臭者亦瘥。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牙齿后涌血方第六十七内容:《短剧方》治有饮酒醉,牙后涌血,射出不能禁者方∶取小钉烧令赤,正注血孔上一注,
即 <目录>卷第五<篇名>治齿方第六十八内容:《病源论》云∶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