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15-医心方-第154页

而洋冰积实,谓之矣。
凡服五石散及钟乳诸石丹药等,既若失节度,触动多端,发状虽殊,将摄相似,比来人 遇其证,专执而疗之,或取定古法,则与本性有违;或取决庸医,则昧于时候,皆为自忤。
故陶贞白曰∶昔有人服寒食散,捡古法,以冷水淋身满二百罐,登时僵毙。又有取汗不汗,
乃于狭室中四角安火,须臾即殒,据兹将息,岂不由人,追之昔事,守株何甚。
秦承祖论云∶夫寒食之药,故实制作之英华,群方之领袖,虽未能腾云飞骨、练筋骨髓,
至于辅生养寿,无所与让。然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散所以护命,亦所以绝命。其有浮 薄偏任之士,墙面轻信之夫,苟见一候之宜,不复量其夷险,故祸成不测,毙不旋踵。斯药 之精微,非中才之所究也。玄晏雅材将冷,廪丘温 为先,药性本一而二论硕反,今之治者 唯当务寻其体性之本源,其致弊之由善候其盈缩,详诊其大渊采撮二家之意,以病者所便为 节消息斟酌,可无大过。若偏执一论,常守不移,斯胶柱而弹琴,非善调之谓也。
许孝崇论云∶凡诸寒食草石药皆有热性,发动则令人热。便须冷冻饮料、食冷、将息。故称 寒食散。服药恒欲寒食、寒饮、寒衣、寒卧、寒将息,则药气行而得力。若将息热、食热饮、
着热衣、眠卧处热,药气与热气相并壅结于脉中,则药势不行发动,能生诸病、不得力,只 言是本病所发,不知是药气使然。病者又不知是药发动,便谓他病。不知救解,遂致困剧。
然但曾经服乳石药,人有病虽非石发,要当须作带解石治也。
孙思邈论云∶服石人皆须大劳役,四体无得自安。如其不尔,多有发动,亦不得道便恣 意取暖称适已情,必违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也。
人不服石,庶事不佳,恶疮、癣疥、温疫、疟疾,年年恒患,寝食不安。兴居常恶,非止已 事不康生子难育,所以石在身中,万事休泰,要不可服石也。年三十以上,可服石药。若素 肥充,勿服也。四十以上,必须服之。五十以去,可服三年一剂。六十以上,两年可以服一 剂。七十以上,一年可服一剂。人五十以上,精药销歇,服石犹得其力。六十以上转恶,服 石难得力,所以恒须服石。令人手足温暖,骨髓充实,能销生冷,举措经便,复耐寒暑,不 着诸病。
凡服石人,其不得杂食口味,虽百口具陈,终不用重食其肉。诸难既重,必有相贼。聚 积不消,遂动诸石。但知法持心,将摄得所,石药为益,善不可加。
陈延之论云∶服草木之药则速发,须调饮食金石者,则迟起而难息。其始得效者,皆是 草木盛也。金石乃延引日月草木,少时便息。石势犹自未盛,其有病者,不解消息,便谓顿 休。续后更服。或得病痼药微,倍复增石,或便杂服众石,非一也。石之为性,其精华之气 则合五行,乃益五脏;其浊秽便同灰土,但病家血气虚少,不能宣通,更陈瘀,便成坚积。
若其精华气不发,则冷如冰,而病者服之,望石入腹即热,既见未热,服之弥多。既见石不 即效,便谓不得其力,至后发动之日,都不自疑,是石不肯作石消息。便作异治者,多致其 害。
《释慧义论》云∶五石散者,上药之流也。良可以延期养命,调和性理,岂直治病而已 哉。将得其和,则养命瘳疾;御失其道,则夭性,可不慎哉。此是服者之过,非药石之咎也。
且前出诸方,或有不同。皇甫唯欲将冷,廪丘欲得将 石药性热,多以将冷为宜。故士安所 撰,偏行于世。
《夏侯氏论》云∶观世人了不解寒食药意而为节度者,又大误。以不解修误法,安得不 有顿踬耶。遂不思故而其怨咎于药,此药正不宜以病进时服也,当以病退时服之。此药以助 正气为主,病进时则病气强、正气弱,药不能制也。病退则因气强遂扶助之,遂凌病气矣。
空腹及下后不可服。服之滞着曲奥之处积岁不解。服药无冬夏时节也。春秋瘥为佳。
鲁国《孔恂论》云∶寒食药治虚冷特佳。然要在消息精意伺候,乃尽药意。虽本方云极 冷恣水,要当以体中为度。若腹中不能热,心中平定,未觉愦闷,不可便恣冷冻饮料食、食冷 当随药热多少衣服浓薄亦宜然。盛冬之月可 食,餐食后若心中温闷,辄饮少冷水便瘥矣。
如觉药作者,但薄衣行风中亦解。若殊不解,可小洗手足头面,不至浴。当消息体中,慎勿 逆用水也。
《庞氏论》云∶夫寒食药发多在秋冬,秋冬则阳气处内,阴气处外。外寒则热并入,助 药为热也。此其自然发理。若有违犯药忌,亦复用发,消息候察,唯存心精意者也。服药人 多自厌恶烦愦,无神不可信,取其言用加方治也。当用边人之意参之耳。又药多违人性,喜 加迁怒,不可慎从。侍者当犯颜据争,深守所见,亦不可使病患甚恚,用增药动也。
夫药发皆有所由。或以久坐、久语、卧温失食,或以御内不节犯损体实。或劳虑存心、
情意不欢,或以饮酒连日而不盥洗,或以并饮不消停徐为 ,或食饼黍小豆诸热,凡此诸或 皆是发之重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