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日增多,顶尖作 子形,
毒大盛也,恐非药所愈。
见两日而大便尚秘,舌上无苔,知是血热,非毒壅也,急行清解,本方加枳壳、明
粉治之,否则恐灌浆时。呕痛作泻而不起,本方内芎、归宜倍用。
见点色白不红,不可便作虚治。白而无神,唇舌淡白,或吐或泻,虚症也。若白而
起色,唇舌赤红,非虚也。三日后渐变深紫,其误人不浅,见点脚冰冷者,不必虑之,
气未下行也。
初见时,大小不一。有色点如沸者,曰夹疹,本方加救苦丹治之。又有一等琐屑红
点,隐隐肉间,曰夹痧,治亦同之。丹毒亦然。但有此症,必正痘悦目可爱,方为痧疹
之夹。不然,是痘也,最当别之。又有痘出数颗,而夹疹遍身,圆净疏朗,形色红活,现
两日而尽没,见者莫不惊愕。然此疹也,非痘也。痘没必闷乱烦躁,此则宁静,且正痘
显然,故知其为疹也。治以平剂自愈。然未没时,亦难识认。
点见身热,毒未尽也,但所感不同,有寒气外郁者,有热气内郁者,均散之。
见点自汗,有生者,有死者,丹溪谓自汗无妨,指形色善者言也。若汗出而颜色日变必死,不可不极辨之。
凡痘出不快,须审时药之,冬则寒郁,夏则热郁。然亦有虚实之别。唇舌滋润无苔,当从虚治。
见点色白,不甚起发,唇舌淡莹,或吐或泻,或腹胀,或自汗肢冷,神气怯弱,须从虚例。
见点在于肚脐,或在肛门,而四围成堆者,皆重症也。
初见数颗于山根上者重,才出而声遂变,亦重。
痘出数点,而面目即光亮如瓜,口中气臭,勃勃冲人,必至发斑吐血而死。
见点先于眉上,或两太阳出数粒,突起光亮,少顷即没,此贼痘也,必死。
有初出爱人,皮薄光亮,一两日即长大,是未至而至,疠气使然也,后必痒塌而死。凡
患诸疮毒未愈,或疮毒新愈,而见点于此者重,此阳毒也。若疮不干红,虽重不死。
谓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指险症也。至见点如蛇皮,如蚕种,如
蚊迹,如瘙斑,如汤泡,如火刺,如青黑蓝斑,或身如被杖,发斑而唇肿口臭,或锁项,
或蒙头,或断腰,或无根,或色粉白如枯骨,或胸高气喘,七孔流血,或面纹如橘皮,形
色不正而惊狂,并腰痛腹疼不止,可为乎?不可为乎?
书谓见点吐紫黑血者不治。向有潘姓女六岁,见点两日,夜间吐紫数升,举家惊恐,
即老医亦因吐血而去,余详之,非毒也,大补脾胃而痊。何者,唇舌滋润,内无毒也。形
色两善,外无毒也。血去而神宁,血有余也。女父素患血症,此之吐血,是子乘父余,乃
热激动,故一涌而出,非毒也。倘用犀角解毒,得无殒乎?古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凡谓断腰无根,必诸痘形色不善方是。苟形色圆泽,即腰脚无,又何妨哉。
十神解毒汤 治身热毛焦,皮燥腮红,额红点红,烦渴引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涩等症
当归 川芎 生地 赤芍 丹皮 红花 连翘 木通 甘草 桔梗 灯心 葱白 大腹皮 淡竹叶
身热壮盛,皮急肉紧,加干葛、前胡、地骨皮。
出不快,加山楂、大力子、蝉蜕。
作痒,加桂枝。
作痛,加防风、黄芩。
唇燥舌苔,加热见愁。(备用方)
夹疹,下救苦丹。(备用方)
发红斑,加元参、犀角,下热见愁。
眼眶红肿流泪,加柴胡、胆草、热见愁,外用护法。
咳嗽,加杏仁、桑皮。
咽痛,加元参、射干,外行吹法。
黑陷疔毒,加赛春雷,外点四圣丹。(备用方)
失血干呕,加犀角、热见愁。
呕吐,加陈皮、黄连、猪苓、泽泻。
溺血,加犀角、生地。
溺短涩,加车前、地肤子。
便秘,加枳壳、杏仁、苏梗,倍当归。
便黑,加犀角、桃仁、黄连。
腹胀喘满,目怒而浮,毛直皮焦,加麻黄,下救苦丹。
秘而喘者,加千里马。(备用方)
烦满身热,加花粉、麦冬。调满天秋。(备用方)
泄泻,加猪苓、泽泻。
谵言狂乱,加石膏、知母,调满天秋。
腰痛,加羌活、独活。
伤食膨胀,加楂、朴、曲芽。
腹痛有三∶伤食,和中丸。毒攻冲,救苦丹。气滞,加青皮、木香。
凡腹痛俱宜千里马下之,一通即已,不可过。过则毒瓦斯内作,反成他症。
四日五日毒瓦斯盛者,加楂、芷、笋尖。痘至四日,理该易方。若毒盛未除,何可轻易。
唯加人参四五分足矣,此名唤浆法。
凡遇热苔,热见愁不可缺。有下症,千里马不可缺。有壅遏症,救苦丹不可缺。痘
欲出不出,干紫焦枯,黑陷疔毒,赛春雷不可缺。若唇舌红赤,小便短少,身热烦渴,痘
色干红者,满天秋不可缺。大都凡见热症,满天秋乃第一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