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粘浊涕,或硬或黄,不嚏则胀闷难忍,嚏则鼻梁疼痛,须加味逍遥散治之。
\x辛夷散\x
白芷 川芎 细辛 本 辛夷 木通 升麻 防风 甘草
\x开关散\x
香附 川芎 荆芥穗 细辛叶 白僵蚕 皂角(烧存性各等分)
为末,用生葱白同捣成膏,红绢包固,卧时贴囟门上。
\x当归汤\x
当归(五钱) 元参(三钱) 辛夷(一钱) 炒栀(八分) 贝母(五分) 柴胡(三分)
\x石首鱼脑汤\x
诃子 甘草(各一钱) 荆芥 细辛 人参(各五分) 桔梗(二钱) 石首鱼脑骨(五钱, 存性)
为末,将上件煎好,去渣,入末,再煎一二沸服。
\x加味逍遥散\x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柴胡 桔梗 黄芩 白芷 半夏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囟
属性:囟陷者,血气虚弱,不能上冲脑髓,或因泄利下陷,不得平满,总以狗头骨炙黄为
末,入鸡子清调敷之。
囟填者,乳哺不调,致伤寒热,逆气冲填,突然高起,毛发短黄,颤惕自汗,寒气
则牢硬不已,热气则柔软不支,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兼调其气,而折其逆,自无不愈。
囟解者,小儿年大,头缝开解不合,由肾气不足,脑髓空虚,如树无根,岂堪培养。
斯时也,惟以六味地黄,加龟板为丸,空心温水服之,外用防风、柏子仁去油为末,乳
汁调涂,或以华阴细辛、肉桂、干姜为末,乳汁调敷,亦多有效。
\x六味丸\x
地黄(八两) 山萸肉 山药(各四两) 茯苓 泽泻 丹皮(各三两)
程格思曰∶张仲景原方,有桂、附各一两,名八味丸,钱氏谓小儿稚阳,无补阳之
理,故去桂、附治之。近世俗医,并六味亦不敢与小儿服矣。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颐
属性:滞颐者,脾胃虚冷,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不能收约,大宜温脾,姜术散主之,或八仙
糕。加木香、白蔻仁亦妙。
\x姜术散\x
半夏 木香(各五钱) 川白姜 白术 青皮 陈皮(各二钱五分)
糕糊丸,麻子大,一岁十丸,米饮下。
\x八仙糕\x
人参(五钱) 苡仁 芡实 山药 茯苓 莲肉(各四两) 白米粉(五升) 白洋糖(任用)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脐
属性:脐为有生之蒂,内通脏腑,偶或汁出,或赤肿,或生疮,俱为风湿相乘,当用白石脂
末焙,出火气敷之,日三度,或油发灰敷,或当归末敷,或虾蟆灰敷,亦可。
\x安脐散\x
瓜蒂 南星 白敛 赤小豆
断脐时,以四药等分为末,每三钱,用芭蕉自然汁,调涂四傍,能去湿固气。
王介庭曰∶断脐时,以蕲艾为捻子,香油浸湿,烧脐带至焦方断,断后用软帛浓棉
裹束,每日看之,勿令儿尿浸润。可以预防脐风。
杨涵一曰∶脐带落下,放新瓦上, 存性,碾细,每一分,用飞过朱砂五厘和匀,外
以黄连、当归、生地煎汁,调成稀糊,搽乳上,与儿吮吃,一日令尽,次日挞下黑粪,可
免痘密,且无疮痕。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语迟
属性:言心声也,母有惊邪,儿感其气,心神不守,舌本不通,菖蒲丸主之。
\x菖蒲丸\x
人参 麦冬 川芎 当归 远志 菖蒲(各二钱) 乳香 朱砂(各一钱)
蜜丸麻子大,每服十丸,粳米汤下。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夜啼
属性:阴盛于夜,小儿脏冷,遇夜则阴极发躁,寒盛作疼,故夜啼而日歇,钩藤散主之。
\x钩藤散\x
茯神 茯苓 川芎 当归 木香 甘草
钩藤 生姜 大枣
如或心热烦疼而夜啼者,必面赤舌白,小便赤涩,即去当归、木香另为末,加辰砂一
钱同研,少以木香煎汤调服。有触犯禁忌及惊骇者,服新安金药。(见惊)程书焉曰∶夜啼一
症,有用灯花末涂乳头者,有用灯心汤研化灯花四五粒而饮之者,有用井边草,或鸡窠
中草安卧席下,不令母知者,俱有意焉。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龟胸
属性:胸高脐满,其状如龟,此肺家热邪,由乳母多用五辛酒面无度,或夏月热乳所致,宜服杏仁煎。
\x杏仁煎\x
川大黄 天冬 杏仁 百合 木通(各一钱二分) 桑皮 葶苈(各五分) 石膏(八分) 临卧时服。
<目录>卷二\杂症
<篇名>龟背
属性:小儿生下,不能保护,客风入于骨髓,或坐早劳伤气血,多成痼疾,间有灼艾收功者,
肺俞穴第三椎骨下两傍各一寸五分,膈俞穴第七椎骨下各一寸五分,以小儿中指中节为
一寸,艾炷如小麦大,灸但三五壮为止,内服松芷丹。
\x松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