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湿纸裹,
煨香熟。各等分)
上细末,炼蜜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米饮化,食前,日三服。
《朱氏家传》\x肥儿丸\x 白芜荑(去壳秤) 黄连(去须) 神曲 麦 (各等分)
上为末,用 猪胆煮糊,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张氏家 传》《庄氏家传》方皆同,或治疳积,或治疳瘦。
\x六味肥儿丸\x 治疳多因缺乳,食肉太早,或患脏腑胃虚,疗诸般疳,化虫,治黄瘦 肚急,消疳退疳热可常服。
黄连(《局方》加肉豆蔻) 陈皮(去白,《局方》去此,用木香) 神曲(炒,《局方》有使君子) 麦 (炒。各 一两,《局方》加三棱、蓬术) 川楝肉(一两炒) 白芜荑(半两,《局方》去此,用槟榔)
上为末,神曲糊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吞下。
〔薛〕按∶前方,又治脾疳,饮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颈细,发稀成穗,项 间结核,发热作渴,精神倦怠,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头生疮,肚见青筋,
啮齿下利,便白五疳。用此丸加干蟾一两、芦荟五钱,尤妙。
\x秘方肥儿丸\x 消疳进食。
黄连(五钱) 木香(一钱) 神曲 麦 (各一两,并炒) 使君肉(煨) 肉豆蔻(面裹煨,各五钱) 槟榔 (一枚) 虾蟆(一个) 白术(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粟米大。空心米饮下,量儿加减。
《朱氏家传》治小儿脾疹疳瘦惊积方 上用黄栝蒌一个,去瓤,用黄连末填满,蒸烂取出,用朴硝末一钱、盖头,临 夜方取,然后露一宿,研烂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五丸,熟水下。
洁古云∶小儿疳病肌瘦,血气不足,同大人劳瘵之疾治之。
按∶以洁古此论详之,不拘冷热虚羸,皆用四君子、地黄丸与前药相兼服 为得也。然有胸膈积瘀,不受参术地黄之补者,先用清疳取积之药,然后补剂可 施,故备载诸方,以俟采择,诚以病之变态多端,非执一隅可以御百变,若看方 三年,无病不治者,鲜不以为繁杂矣。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虚羸<篇名>针灸属性:羸瘦不生肌肤 胃 (灸一壮。)
〔田〕小儿疳瘦。于胸下骨尖上灸三壮,次于脊下端尾翠骨尾上灸三壮。
小儿疳瘦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悴,诸方不瘥者。取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壮。
小儿身羸瘦,贲豚腹肿,四肢懈惰,肩背不举。章门二穴各灸七壮。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
<篇名>鹤节属性:汤氏云∶小儿鹤节,由禀赋不足,血气不荣,肌肉瘦瘠,则骨节皆露,如鹤之 足,皆肾虚不生骨髓之故。治法宜钱氏地黄丸加鹿茸、牛膝。
\x地黄丸\x 治头囟不合,体瘦骨露,有如鹤膝,皆肾虚不足。并治肾疳天柱倾倒。肾主骨也。
熟地黄(洗,焙,八钱) 泽泻(洗,二钱) 牡丹皮(去心) 白茯苓(各三钱) 山茱萸肉 牛膝 鹿 茸(酥炙) 山药(各四钱)
为末,蜜丸梧子大。三岁以下三二丸,温水空心化下。
<目录>集之八·脾脏部(下)
<篇名>丁奚(疳胀异名)
属性:巢氏云∶小儿丁奚病者,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磨消故也。哺食不消,
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致肌肉消瘠,其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若 久不瘥,则变成谷 。伤饱哺露病一名丁奚,三种大体相似,轻重立名也。《真 珠囊》凡小儿或因吐而泻,久不瘥,或病退不能行,膝大,肠红,号曰丁奚。七 岁以下号鼓棰风。十五以下名鹤膝风。盖此并是风冷伤于肾所致,肾主骨故也。
庄氏,疳胀、丁奚辨证云∶小儿腹大,如有青筋见,即曰疳胀也。如无青筋,乃 名丁奚。是因过饱伤食而得之。〔曾〕丁奚者,亦久积成疳之证,皆因饮食过伤于 脾胃,脾胃虚,不能磨化饮食,饮食渐减,无以生其气血,面白色惨,潮热往来,
腹大而多青筋,手足如筒,颅囟开解,颈项小而身黄瘦。先投万应丸(通治五疳),次参 苓白术散(不乳食)早晨一服,与养胃气,及醍醐散进食,食后下乌犀丸(积)三粒至五粒,
助脾化食,此即用迎夺之法。间投醒脾散(慢惊)、沉香槟榔丸、木香莪术丸(宿食),次第 调理。有渴泻腹痛,千金膏自好。若脾气稍和,饮食渐进,再以化癖丸(积)、快活丸 常服。或用乌犀丸略下二三行,匀气散(疝)止补。有寒热往来,柴胡饮(疳热)主之。腹胀,
投南星腹皮散(水肿)。有余热,麦芽、柳枝煎汤,调三解散(潮热)。有虫,下使君子丸(腹痛)。
斯疾得之非一朝一夕,然施治之法,亦须渐渐令其平复,欲求速效,则难矣。凡鸡 酒羊面鱼 甘甜生冷毒物,宜忌之。
\x十全丹\x 治丁奚、哺露,神效。
槟榔 枳壳(麸炒) 青皮 陈皮 三棱(炒) 蓬术(炒) 砂仁(各半两) 丁香 木香(各一分) 香附(一 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空心食前,米饮下百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