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0-幼科证治准绳-第15页

儿齿龈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状,以温水蘸熟帛,裹 指轻轻擦破,即开口便安,不药神效。
小儿初生,脐风撮口,诸药不效者。灸然谷,穴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可灸 三壮,针入三分,不宜见血,立效。脐风,目上插,刺丝竹空。脐肿,灸腰对脐 骨节间三壮,炷如麦。
脐风撮口,在百日内、多不治。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篇名>脐湿属性:婴儿脐中肿湿,经久不瘥,若至百日,即危急,宜速疗之。《颅囟经》治脐湿方∶枯 矾、龙骨、为末,入麝少许,拭脐干、用,避风。绛帛灰敷脐中。干虾蟆、牡蛎 各一枚,烧灰细研,少许敷脐中,日三两上,瘥。
\x封脐散\x 甑带灰 乱发灰 白姜灰 红帛灰(四灰,不得夹别灰) 南星 白蔹 当归头 赤小豆 五倍子 血竭 龙骨 赤石脂( ) 海螵蛸 百草霜 胭脂(各半钱)
上合研为极细末。湿,干敷。干则清油涂。忌生水浴脐。
又方 红绵灰 黄牛粪灰 龙骨 发灰 干胭脂(各半钱)
上为极细末。湿、干掺,干、清油涂脐。
又方 治脐内出水汁,不干。
当归头(去芦,一钱) 绵(缚脐带烧灰一钱,或旧绵)
上为极细末,入麝香一小字同研。少许,干掺脐。
\x钱乙檗墨散\x 黄柏 釜下墨 乱发灰(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之。
\x张涣胡粉散\x 胡粉 干姜(烧灰) 白石脂(烧存性)
上各等分,研极细,再同研匀。用药一字至半钱,敷脐中,时时用。
〔庄〕气脐,大如栗,虚肿而软疼,用竹沥涂,日数上,消。儿脐湿淹,破屋烂草为 末,频掺,效。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篇名>脐疮属性:巢氏曰∶因浴儿,水入脐中,或尿湿 袍,致脐中受湿,肿烂成疮,或解脱为 风邪所袭,入于经络,则成风痫,若脐肿不干,久则发搐。《肘后》干虾蟆烧灰敷,
日三四,佳。(圣惠有枯矾。)
\x异功散\x 治脐中疮。
龙骨( ) 薄荷叶 蛇床子(各二钱) 轻粉(半钱)
上为极细末。少许,干掺脐。
\x龙骨散\x 治脐中疮。
龙骨( ) 轻粉(各半钱) 黄连(去须,一钱半)
上为极细末。少许,干掺脐。
治儿盈月,啼叫脐中出血,用白石脂、炒研极细末,干掺。
治儿因剪脐、伤于外风,致脐疮不干方 白明矾( ) 龙骨( ,各半钱)
上研为极细末。干掺。
\x张涣金黄散\x 治脐疮久不瘥,风气传于经络,变为痫疾。
川黄连(二钱半) 胡粉 龙骨(烧灰。各一钱)
上各另研,复合研为细末。每用少许,敷脐中,时时用。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篇名>预防属性:初生儿,脐风、着噤、撮口最为急证,十难救一,预治之法,宜时用软帛包指,拭 口中,牙龈上有筋两条,便用苇刀轻轻割断,以猪乳点。
黄连(去须,半钱) 豆豉(二十四粒) 甘草(一寸) 葱白(二寸)
上用童子小便煎。绵蘸,拭口中。
抱儿向明,看脐上有赤脉直上,便赤脉头上灸三壮者,生。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篇名>脐突属性:初生之儿有热在胸堂,则频频伸引,呃呃作声,努胀其气,抑入根本之中,所 以脐突肿亦,虚大可畏,无识之夫,将谓断脐不利而使之然者,非也。此由胎中母 多惊悸,或恣食热毒之物所致,宜对症与药,其热自散,其脐归本,不必以药敷之,
恐反为害。曾氏曰∶脐突一证,又非脐风,此亦因初生洗浴,系脐不紧,秽水侵入 于内,产后旬日,外脐忽光浮如吹,捻动微响,间或惊悸作啼,治用白芍药汤加薏 苡仁水煎,空心温服,次以外消散涂贴,自然平复。
\x白芍药汤\x(见疝)
\x外消散\x 治婴孩初生旬日外脐突,或痛或不痛,痛则啼声不已。及疗小儿因感湿热 搏,致阴器、肤囊浮肿。
大黄 牡蛎(各半两) 朴硝(二钱)
上,前二味锉焙为末,仍入朴硝,乳钵内同杵匀。抄一钱或二钱,取田螺净洗,
再以水半碗、活过一宿,去螺,用水调涂肿处,即消。其螺仍放水中,勿害之,
昔贤有曰∶杀生救生,去生远矣,物命虽微,亦可戒也。治阴器、肤囊肿,车前 子煎汤,候冷,调敷。
\x二豆散\x 治婴孩小儿脐突肿。
赤小豆(不去皮) 豆豉 天南星(去皮脐) 白蔹(各一钱)
上为极细末。半钱,用芭蕉自然汁调,敷脐四傍,一日一次,二日二次,若得 小腑下白,即安。
<目录>集之一·初生门\生下胎疾<篇名>胎惊属性:小儿壮热吐 ,心神不宁,手足抽掣,身体强直,眼目反张,是胎惊风证。胎 惊者,以妊妇调摄乖常,饮酒嗜欲,忿怒惊扑,母有所触,胎必感之,或外挟风邪,
有伤于胎,故子乘母气,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内壮热,翻眼握拳,噤口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