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26-幼科折衷-第1页

<篇名>幼科折衷书名:幼科折衷作者:秦景明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目录><篇名>凡例属性:一是编之作,因幼科诸书,非偏寒偏热之误,便喜补喜泻之殊,予故僭而折衷之,因命曰《幼科折衷》。
一凡诸病总论,皆采《内经》要旨以为提纲,继之以历代名医可法之语,间或附以己意成篇,亦从本来,非臆说也。
一每论之首,录旧人总括四句,使后学临症时,便识其概,其向缺者予自补之。词虽鄙俚,但便诵习耳。
一论首脉法,皆采王叔和《脉经》要语,本经缺者,则于历代名医诸书,采其可法者,以附录之。其一、二岁未可 论脉,则有三关指脉形,在下卷“脉法”论内。
一论首诸方,大概某病用某药,故止录诸方,为后学设绳墨。其分量重轻,并修合服法,大略不书,欲学人随机应 变,因时制宜,决不可妄执古方,以治今病也。
一凡诸书,有可采句,论中未能尽述,俱补遗于论之首,以便参阅。
一痘疹一书,或坊刻,或家传,种种不一,然多有可采处,予另有《痘疹折衷》一集,兹不编入。
一幼科与大方症,用药原无大异,予有《内科折衷》,亦须兼看。
一此集本为幼学而设,当善藏之,不可轻传外人,反取谤詈。
一论中稍有疑难字眼,悉照海篇直音注解,以便初学人之诵读。
<目录><篇名>记录十四科属性:古医十四科,而今亡之矣。自宋元以来,止用十三脉。其十四科者,中有脾胃一科也。今亦终莫之续。
考《医政》,其一为风科,二为伤寒科,三为大方脉科,四为小方脉科,五为妇人胎产科,六为针灸科,七 为眼科,八为咽喉口齿科,九为疮疡科(即是外科),十为正骨科,十一为金镞科,十二为养生科(即今修 养家,导引按摩咽纳是也),十三为祝由科(《经》曰∶“移精变气者,可祝由而已”,即今符祝禳祷,道教是也)。
<目录><篇名>初生护养属性:十月婴儿初孕育,肌肤未实阴未足;正当生下未啼时,急以拭去胎液毒;黄连甘草朱蜜佳,免 致斑疮夭死速。五六日间脐未干,纵然炎热休频浴;但将故絮遮其身,下体单寒常露足;见些风日 有何妨,月里频啼才是福。胎毒胎热得以伸,热气随啼无蕴蓄;勿令过爱不置怀,免与新绵重被复 。昧者重绵尚恐寒,乳哺不离犹恐哭。但见微风便是寒,才闻音响时惊愕;做出疾病不可言,所以 富儿多命促。吾尝谙此历验之,故此子孙多易鞠。
凡小儿病,宜先观形症神色,然后察脉,假如肝之为疾则面青,心之为病则面赤,脾之为病则 面黄,肺之为病则面白,肾之为病则面黑。先要分别五脏形症,须看禀受盈亏、胎气虚实,明其标本 而治之,无不可者。
(附∶小儿食物所宜)
鲫鱼 鳗鱼(杀虫) 田鸡 鸭 肚子 肺头 火肉 风鱼 莲肉 芡实 榧子(杀虫) 熟枣 熟栗 圆眼 山药 扁豆 小KT 糕 小儿食物所忌 蜜同瓜 水红菱 白蒲枣 荔枝 硬蚕豆 油腻物 汁淘饭 粽子 鸡(生虫) 面食 糯食 蛋 桃子 古庙凶祠不可入,入之则神惊;狂禽异兽不可戏,戏之则神恐;斗争之处不可近,近之则心偏枯;
枯木大树之下不可息,防久阴之 触入。
〔附方〕 \x稀豆方\x \x三豆汤\x 赤小豆 大黑豆 绿豆 甘草(各一升),以三豆淘净,用水八升,煮豆熟为度,逐日空心,
任意吃豆饮汁七日,永不出。
\x油饮子\x(童子用) 真麻油(一斤) 逐日饮尽,永不出。
以上二方,出扁鹊仓公书。
\x龙凤膏\x 乌鸡卵一个 地龙一条(活而细者方用)以蛋开一小孔,入地龙在内,夹皮纸糊,为饭 KT,蒸熟去蚓,与儿吃之,每岁立春日,食一枚亦可。蚯蚓惟白颈者可用,误用杀人。
小儿初生脐带脱落,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围,烧至烟尽放土地上,用瓦盏之类盖之,存性研为细末 ,预将朱砂透明者,为极细末,水飞过。脐带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厘;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
一、二蚬壳,调和前两味,抹儿上 间,及乳母乳头上,一日之内,至晚食尽,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 之物,终身永无疮疹及诸疾,生一子,则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目录><篇名>入门审候歌属性:观形察色辨因由,阴弱阳强发硬柔;若是伤寒双足冷,要知有热肚皮求。鼻冷便知是疮疹,耳冷应知 风热症;浑身皆热是伤寒,上热下冷伤热病。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当;若逢中指热,必定是伤寒;中指独自冷,麻痘症相传;女右男分左,分明 仔细看。
<目录><篇名>观面部五色属性:面赤为风热,面青惊可详,心肝形此见,脉症辨温凉。脾怯黄疳积,虚寒 白光。若逢生黑气,肾败命须亡。
小儿三岁以下有病,须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关。从第二指侧看,第一节名风关,第二节名气关,第三节名命关。
辨其纹色,紫者属热,红者属寒,青者惊风,白者疳病,黑者中恶,黄者脾之困也。若现于风关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