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25-幼科心法要诀-第7页

肝脏素病,外受寒冷,其候粪青潮搐者,作止有时也。伛偻腹痛者,
曲腰而痛也,口吐涎沫,证虽与惊痫相类,但目有红丝血点。螈 甚者,钩藤饮主之;急 啼腹痛者,木香丸主之;若肢冷甲青,唇口黑者,养脏散主之。然内钓至此,乃中寒阴 盛不治之证,用此救治,庶或保全。
\x钩藤饮\x(方见天钓)
\x木香丸\x 没药 木香(煨) 茴香(炒) 钓藤钩 全蝎 乳香(各等分)
先将乳香没药研匀,后入诸药末和毕,取大蒜少许研细,和丸如桐子大,晒干,每次二丸,钩藤汤下。
\x养脏散\x 当归 沉香 木香(煨) 肉桂 川芎(各半两) 丁香(二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淡姜汤调服。
<目录>卷一\初生门(上)
<篇名>盘肠气痛属性:盘肠寒搏肠中痛,曲腰不乳蹙双眉,定痛温中豆蔻散,熨脐外治法堪垂。
【注】凡盘肠气痛,皆由寒邪所搏,肝肾居下,故痛则曲腰。宜白豆蔻散主之。外用 熨脐法,其效甚速。
\x白豆蔻散\x 白豆蔻 砂仁 青皮(醋炒) 陈皮 炙甘草 香附米(制) 蓬莪术(各等分)
上为末,各服一钱,紫苏煎汤调下。
\x熨脐法\x 淡豆豉 生姜(切碎,各二钱) 葱白(五茎) 食盐(一两)
同炒热,置脐上熨之。
<目录>卷二\初生门(下)
<篇名>目烂属性:儿生两目痛难睁,胞边赤烂胎热攻,内用地黄汤清热,外点真金目即明。
【注】目烂者,胞边赤烂,痛痒难睁。因胎中蕴热,生后,毒热上攻于目,故有是证。
内服地黄汤以清热,外用真金散以点目,其证自愈。
\x生地黄汤\x(方见目不开) \x真金散\x 黄连(生) 黄柏(生) 当归 赤芍药(各一钱) 杏仁(炒,去皮尖,五分)
上锉散,乳汁浸一宿,晒干,为极细末,用生地黄汁调一字,频频点眼即愈。
<目录>卷二\初生门(下)
<篇名>悬痈属性:上肿起号悬痈,皆因胎毒热上冲,法当刺破盐汤拭,如圣一字掺之灵。
【注】凡喉里上 肿起,如芦箨盛水状者,名曰悬痈(芦箨者,芦笋也)。此胎毒上攻,
须以棉缠长针留锋刺之,泻去青黄赤汁。未消者来日再刺。刺后以盐汤拭口,用如圣散或一字散掺之。
\x如圣散\x 铅霜(一钱) 真牛黄(一钱) 太阴元精石 朱砂(水飞,各二钱五分) 龙脑(五分)
上为极细末,每用一字掺患处。
\x一字散\x 朱砂(水飞) 硼砂(各五分) 龙脑 朴硝(各一分)
上为极细末,用蜜调少许,鹅翎蘸搽口内。
<目录>卷二\初生门(下)
<篇名>重龈属性:重龈胎热胃中蓄,牙根肿胀痛难禁,刺破一字散敷上,继进清胃效如神。
【注】重龈者,因小儿在胎有热蓄于胃中,故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龈,治法用针刺破,
以盐汤拭净,外敷一字散,内服清胃散,其肿自消。
\x一字散\x(方见悬痈)
\x清胃散\x 生地 丹皮 黄连 当归 升麻 石膏( )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胃散洽胃热熏,生地黄连当归身,丹皮升麻石膏 ,临煎须要入灯心。
<目录>卷二\初生门(下)
<篇名>鹅口属性:鹅口白屑满舌口,心脾蕴热本胎原,清热泻脾搽保命,少迟糜烂治难痊。
【注】鹅口者,白屑生满口舌,如鹅之口也。由在胎中受母饮食热毒之气,蕴于心、脾 二经,故生后遂发于口舌之间。治法以清热泻脾散主之,外用发蘸井水拭口,搽以保命 散,日敷二三次,白退自安。倘治之稍迟,必口舌糜烂,吮乳不得,则难痊矣。
\x清热泻脾散\x 山栀(炒) 石膏( ) 黄连(姜炒) 生地 黄芩 赤苓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热泻脾治鹅口,石膏生地赤苓煎,芩连栀子合成剂,加入灯心病即安。
\x保命散\x 白矾(烧灰) 朱砂(水飞,各二钱五分) 马牙硝(五钱)
上研末,以清水搅取汁,涂舌与口角上。
<目录>卷二\初生门(下)
<篇名>吐舌属性: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宁。
【注】吐舌者,伸长而收缓也,因心经有热所致,故面红、烦躁、口渴、尿赤,宜泻 心导赤汤主之。
\x泻心导赤汤\x 木通 生地 黄连 甘草(生)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泻心导赤汤最良,心热吐舌即堪尝,木通生地黄连草,灯心加入服自强。
<目录>卷二\初生门(下)
<篇名>弄舌属性:弄舌时时口内摇,心脾热发口唇焦,烦热舌干大便秽,泻黄导赤并能疗。
【注】儿舌口中摇动者,因心脾有热,以致唇焦舌干,烦热便秽。先用泻黄散,次服泻心导赤汤。
\x泻黄散\x 藿香叶 山栀子(炒) 石膏( ) 防风 甘草(生)
引加灯心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