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9-幼幼集成-第90页

。如上分气血虚实,用 解毒快斑治之。或本痘起发,或于根窠四畔又旋出小者,攒簇本疮,成丛似粟者,不待养浆,即加瘙痒而死矣。
起发时常验四肢,发而不透成凶危。此缘脾胃多虚弱,发散还须当补脾。
凡痘疮宜视手足何如∶若手足循序起发,此脾胃素强,毒瓦斯得越,不必忧虑;若遍身俱起,手足起不透,
此脾胃本弱也。盖脾胃主灌溉四肢,今既虚弱,不能行其津液,使毒得越,所以手足起发不齐,宜补脾快斑汤 助长可也。
起发之时贵谨扶,调和何必问医巫!暑寒食饮须当慎,后悔噬脐莫可图。
痘疮有轻变重者,犯禁,或误医药,或犯风寒,有重变轻者,反是。然轻者吉凶之变,存乎起发之时,调 护不可纵弛也。或遇暴风骤雨、迅雷闪电,即当以密布帏 ,紧饰房户,以防客风怪气之侵。如失调护,为 寒凉所郁,不能起发,宜正气快斑汤。
凡痘起发之时,遇久阴雨不能起发,宜平胃快斑汤以燥其湿。
凡痘当起发,遇天气暄热,俗人不知,谓痘欲温暖,盖覆太浓,以致毒火郁遏,不得发越。此壮火食气,反 虚其气,宜白虎快斑汤。
凡痘当起发,误伤生冷,以致脾虚不能起发者,用理中快斑汤。
凡痘疮起发,内伤饮食,腹中饱闷或痛,以致中气郁遏,不能起透者,宜宽中快斑汤。
自此常宜大便坚,如常调理保安然。若逢泄泻无休歇,寒热须教仔细研。
痘疮自起发之后,大便要坚,虽三四日一次亦无事;小便常要清利,若见小便赤少,宜四苓新加汤。
或有忽然泄泻,宜分寒热治之。视其所泄之物,或焦黄酸臭,此内热也,或伤饮食,宜胃苓和中汤。
若泄出之物,清白澄冷,里寒也。用附子理中汤方见前。如久泄不止,用理中汤吞 送豆蔻丸方见前。
其人能食素脾强,大便虽溏也不妨。但用补中消导药,六君加味信良方。
其人能食,虽有泄泻不能为害,当用补中之药,宜六君子汤固其中气。
起发预防头面肿,大头时气可兼医。疮宜磊落色宜润,反此倾危命必随。
凡痘疮起发,有头面由渐而肿,此毒瓦斯发越,聚于三阳,欲作脓血,故皮肉 肿。此虽正病,亦当解毒、
护目、救咽喉而兼治之,宜清毒化斑汤。
若头面不肿,必疮本稀疏磊落,痘根轻浅,虽作脓血,却不占处,故且不肿,不必治之。
若痘稠密,应肿不肿,此毒郁于内,不能起发,急服托里快斑汤。服药后,疮起者吉,不起者凶。
至于肿时,又要观其皮色何如,磊落红活者吉;模糊黑黯灰色者,多不可治。
亦有痘将起发,便头目先肿。此天行疫疠之气,名大头瘟者是也。急解其毒,宜苦参散。
面肿头浮眼不开,如斯恶候实堪哀。未应开处偏开早,搔痒频加凶祸来。
痘疮起发,头面浮肿,有不闭目者,但观其痘之轻重疏密。若疏轻者,目虽不闭亦不妨,重密者,其目要 闭,宜闭不闭者凶。盖眼封鼻塞,神气内固而不外驰,吉兆也。但遇封眼之时,必待其收靥之时而后渐开可也;
若未及收靥,渐生瘙痒,而肿消目开者,大凶!
痛痒原来有实虚,痒虚痛实载于书。都来痛者终为吉,诸痒难言吉自如。
大凡诸痛为实,痒为虚。谓之实者,邪气实也;谓之虚者,正气虚也。盖痘疮始终气以载之,血以养之,
气血充实,则禁固其毒,不得横行,所以紧实而为痛也。痛乃美事,不须服药,苟欲治之,宜凉血芍药汤。
疮痘作痒,邪气横行,泛滥皮肉,不任 条约,侵螫是为痒也。盖痘疮惟回头作痒,容或有之,此否极泰来之兆。若发热及养浆时作痒,皆危证也,内 宜托里解毒之药,外用熏洗之法,令无致于痒塌破陷可矣。仍要分虚实治之,若能食而大便秘者,此邪气内实,
正气外虚,宜加味四圣解毒汤,外用洗法;若有泄泻而作痒者,乃正气里虚,邪气外实,宜调元托里汤,外用 熏法。
起发之时渴又临,火邪内迫热偏深。急宜解毒生津液,休得俄延向外寻。
凡痘疮起发,身上作热,不可除其热。若不热则痘不发,如热太过,甚于常时,唇焦口燥,小便短少,不 可不治,宜导赤解毒汤微解之。
若痘疮作渴,此是常事。盖由胃中津液不能滋养本元,内则炽于毒火,外则灌润于疮,故宜渴耳。凡一切 瓜果生冷之物,不可与食,惟炒米汤饮之为宜。若渴太甚,看其人虚实而治。
若饮食如常,大便坚实而渴者,此内热也,宜生津地黄汤润之。
若泄泻而渴,此内虚津液不足,不能上潮于口,宜七味白术散滋之。
声哑无音更切牙,憎寒躁扰乱纷哗。错喉干呕多昏闷,形气俱伤最可嗟。
痘疮始终要声音清朗,人事安静,五脏坚实,饮食如常。若起发之时,忽然失声切牙,寒战烦躁,昏迷呛 水,错喉干呕,痰气喘急,泄泻不止,腹痛闷乱,俱皆凶证。古人云∶痘出而声不变者,形病也;痘未出而 声变者,气病也;痘出而声不出者,形气俱病,将欲治之,诚难为力。咳嗽而失声者,非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