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霍乱。其证先伤于食,后感风寒,邪正相争,心腹绞痛,有上吐下泻者;有上不得 吐,下不得泻者,所以烦躁闷乱,其证最急,速宜盐汤探吐之,俟其吐泻之后,乃用藿香正气散分理其阴阳可 也。但见喘而搐者,不治。
按∶此乃干霍乱也,俗名绞肠痧,由其 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所以抽搐昏乱。若上既能吐,下既能泻,则宿食痰饮俱去,安有昏乱之理。若曰大吐大 泻之后,而见昏愦,此即脱证之例,岂作搐之谓耶?看书若止随文解义,则执一不化,皓首无成,然此犹为中 人言之也;至有全不知书,道听途说,讹讹相指,以致于诬民惑世者,此类医中尽多。昔人谓巫者对本宣科,
教风扫地,予谓巫者犹能对本宣科,而医中之不肖者,即欲宣科,更苦干无本可对。然则医风之扫地,不殆有 甚乎?
<目录>卷二\霍乱<篇名>入方属性:\x盐汤探吐法\x 法见二卷霍乱门。
\x藿香正气散\x 治内伤脾胃,外感风寒,吐泻霍乱等证。
藿香梗 家苏叶 大腹皮 真广皮 芽桔梗 白云苓 法半夏 六神曲 香白芷(以上各一钱) 川浓朴 炙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目录>卷二<篇名>客忤属性:小儿客忤,由儿真元不足,神气未充,故外邪客气得以乘之。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治其虚,安问 其余?忤者,谓外来人畜之气,忤触其儿之正气也,或因生人远来,或因六畜暴至,或抱儿戏骑牛马,或父母骑 马远归,未及熏衣,即抱其儿,则马汗不正之气,从鼻而入。经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则正气受忤,此外因 之客忤也。其证口吐青黄白沫,面色变异,喘急腹痛,反侧不安,手足 。第此证神不昏乱为异耳。治宜涂囟 法、搐鼻法,内服摄生饮。
复有内因客忤,或儿平日所喜者,乃戏而夺之;平日所畏者,乃戏而恐之。凡亲爱之人,喜食之果,玩弄之 物,心之所系,口不能言,一时不得,遂逆其心志。其候昏昏喜睡,寤不惺惺,不思乳食,即其证也。宜 先顺其心意,内服沉香安神丸并惺惺散。
<目录>卷二\客忤<篇名>入方属性:\x涂囟法\x 专治客忤等证。
灶心土(一钱) 明雄黄(五分) 真麝香(半分)
共为细末,枣肉和匀,捏作一饼子,照囟门宽窄为样,以饼贴囟上,取艾绒作豆大一粒,灸三炷即止。
\x搐鼻法\x 治伤风伤寒,头目不清,并治客忤。
正川芎 藿香叶 鲜藜芦(各三钱) 玄胡索 粉丹皮 镜辰砂(飞,各二钱)
共为极细末,以少许吹鼻中,得嚏则邪气出矣。
\x摄生饮\x 治一切卒中,大小科同。
制南星 南木香 法半夏(各一钱半) 北细辛 漂苍术 石菖蒲 炙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x沉香安神丸\x 治内因客忤。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 真广皮 陈枳壳 芽桔梗 青礞石( ,各五钱) 炙甘草 上沉香(各一钱)
镜辰砂(飞,一钱) 真川连(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蜜丸芡实大。每一二丸,麦冬汤下。
\x惺惺散\x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
<目录>卷二<篇名>中恶属性:此证比之客忤为更甚。盖客忤无非外来人畜不正之气,中恶则中恶毒之气。如老柩荒厝,淫祠古树,冷庙 枯井,败屋阴沟,皆有恶毒之气存焉。小儿触之,从鼻而入,肺先受之,闭其清道,填塞胸中,忽然而倒,四 肢厥逆,两手握拳,上气喘急者是也。
复有中恶毒之物者,亦谓之中恶。如菌草河豚,瘟牛疫马,自死六畜,并水鸡虾蚌之类。自口而入,则胃 肠受之,故心腹刺痛,腹皮青黑,闷乱欲死。前后二证,俱宜霹雳散搐其鼻,令其喷嚏之后,毒瓦斯已出,然后 用药。前证中毒瓦斯死者,用返魂汤;此中毒 物死者,用雄黄解毒丸下去之。
<目录>卷二\中恶<篇名>入方属性:\x霹雳散\x 治中恶卒死,并一切卒暴之证。
猪牙皂(三分) 北细辛(五分) 大川芎(五分香) 白芷(五分) 踯躅花(半分) 明雄黄(二分)
真麝香(半分)
上为极细末,每用少许,以灯芯三寸长,蘸药点鼻孔内,以得喷嚏为验。
\x返魂汤\x 治中恶卒死,宜此主之,即仲景之麻黄汤也。因其毒瓦斯闭塞肺窍,以此开通之。
净麻黄(去节,二钱) 光杏仁(去皮,七个) 炙甘草(一钱) 葱白(三寸)
水一盏,煎半盏,分数次服。
\x雄黄解毒丸\x 方见卷二类搐疮疡门。
一曰非搐,即幼科之慢惊风、慢脾风者是也。
按∶幼科有言曰∶急惊传慢惊,慢惊成慢脾。慢脾者纯阴之证也。然慢惊亦有虚热,尝多便秘痰壅气塞,
便误认为实热。妄用巴、黄,以下痰行便;或妄投脑、麝,以通窍凉脏。致使阴气愈张,阳气愈弱,幸不死而成 此证。又有一名虚风,因吐泻日久,风邪入肠,乃大便不禁,面色虚黄,脾气已脱,真元已亏,继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