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59页

莪术(半两,湿纸裹煨) 真阿魏(一钱)上先用温水化阿魏,浸蓬莪术一昼夜,切、焙干,为末。每服半钱,煎紫苏米饮空心调下。躯啼稍愈,服开胃丸。
《刘氏家传》开胃丸方白术 木香 蓬莪术 人参 当归(细锉,炒。各半两) 白芍药(一分)上为细末,汤浸炊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七丸,空心、食前,煎麝香汤下。
《王氏手集》白术当归煎丸方 治胎寒腹痛,遇夜啼叫。身体躯张,有如痫状。吐 不止,大便酸臭。乳食虽多不生肌肤。
白术 当归 木香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一丸,煎木香汤化下。
卷第七
夜啼第九《巢氏病源》小儿夜啼候:小儿夜啼者,脏冷故也。夜阴气盛,与冷相搏则冷动。冷动与脏气相并,或烦或痛,故令小儿夜啼也。然亦有犯触禁忌,亦令儿夜啼,则可法术断之也。
《茅先生方》:小儿生下三腊以前,有中夜啼,其候属阴。遇起灯前后发啼,至天明不住,如见此候用抹唇膏(方见本门中。)遇夜抹上下两唇,更用朱砂膏(方见惊积门中。)夜更无,啼止。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夜啼候:(诸书皆以惊啼为热,夜啼为寒。独汉东王先生以夜啼为热,必以诸啼通言之也。)孩儿夜啼者,非是鬼神为祟,盖因胎热伏心。(其母怀妊时或值热月,或好吃热食,流入胞中,养后入于心脏,故使热入心而夜啼。)阴则与阳相刑,热则与阳相合。腹中躁闷,所以夜啼。(日属阳,夜属阴。日中不哭,夜便多啼。)《水鉴》先生论云:天苍苍,(天者上也。人以心为帝王,一身之主,故呼为于苍苍者,被外风所伤,故云:苍苍生其别物。地王王,地者土也。
脾属中央戊己土,故云地也。王王者是盛也,王音旺也。此是脾脏热盛。)小儿夜啼疏客堂。(心是神之舍,亦呼为客堂。疏者即是转泻。)钱乙论夜啼云:脾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之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方见本门中。)《婴童宝鉴》论小儿夜啼,为腹有痛处并有神祟,故阴盛于夜而发也。或惊亦夜啼。
《惠眼观证》:凡小儿生下一七至一百二十日,或至三、五岁才遇阴气,即便啼叫。大种夜啼,自有三说。
一:心热者夜啼,只用朱砂膏及天竺黄散服之(方并见重舌门中,)兼以灯花涂乳上与吃。三、五岁者,宜以 汤丸疗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二:脐下痛者夜啼,乃气血所滞,因而躁闷,以乌梅散(方见一切疳门中)及槐角丸服之。候有见灯愈啼者,乃心气热极。见灯不啼者,乃脐下痛,聊有所适,亦外作验也。三:无故而啼,夜中面目青色不识人,此邪气所畜,宜以符法及惊药相兼服食。有形证实者,以 汤丸通利。
《婴童宝鉴》小儿夜啼惊啼歌:小儿生下有三啼,一一从头为说之。邪热在心心内躁,忽然惊哭没休时。或因脏冷阴寒搏,或者神祗鬼物随。夜里不眠啼至晓,夜啼根本各须知。
《千金》治小儿夜啼,至明即安寐。
芎 散方芎 白术(炮) 防己(各半两)上三味治下筛,以乳和与儿服之,量多少。又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若二十日儿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儿大能服散者,以意斟酌之。
《千金》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前胡随多少捣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服,稍加至五、六丸,以瘥为度。
《千金》又方交道中土 伏龙肝(各一把)上二味治下筛,水和少许饮之。(陈藏器云:灶中土乃四交道土。)《千金》又方取马骨烧灰,敷乳上饮儿,啼即止。
《千金》治小儿夜啼不已,医所不治者方。
取野狼屎中骨烧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外台》云一枚。)《仙人水鉴》:孩子夜啼方。(上取小孩儿头发三、七寸,烧灰汤调灌。)丁钉屋角并没彻,不如来取铅中金,黄丹少许熬令熟,剪取发毛烧灌。灵之。
《外台》文仲、隐居效方。小儿夜啼不安,此腹痛故,至夜辄剧,状似鬼祸。
五味汤方五味子 当归 芍药 白术(各四分) 甘草(炙) 桂心(各二分)上六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五合。分服之,增减量之。
《外台》:《古今录验》小儿夜啼如腹痛方。
虫(熬令烟出) 芍药(炙) 芎 (熬。各等分)上三味捣末。服如刀圭,日三,以乳服之。(《婴孺方》以酒服。)《外台》:《古今录验》又疗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宜以乳头散方黄 甘草(炙) 当归 芍药 附子(炮) 干姜(各等分)上六味为散。以乳头饮儿,丸可胡豆三丸,大小量之。(《婴孺方》以乳汁蜜丸。)《子母秘录》:小儿夜啼,胡粉水调三豆大,日三服。
《经验方》治小儿夜啼。
灯心烧灰,涂乳与吃。
姚和众治小儿夜啼。
取大虫眼睛一只为散,以竹沥调少许与吃。
《圣惠》治小儿夜啼,不可禁止。
人参散方人参(去芦头) 茯神 甘草(生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蛇黄 牛黄(细研) 犀角屑 白芥子(微炒)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每服用水煎柳枝、桃枝汤调下半钱,频服效。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夜多啼不止,胸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