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7-幼幼新书宋刘昉-第249页

(各一两) 黄连(去须。二两) 青橘皮(去白,半两)上七味,为细末。用嫩小猪肚一枚,净洗去脂,入药末在内,系定,蒸令极软如泥,研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温水下。食前、日午、临卧,日三服。忌湿面、毒物。
《庄氏家传》胡连丸 治骨蒸潮热,羸瘦,生肌消疳黄等方。
胡黄连 黄连(大者,去须,秤) 柴胡(去苗,秤。各一两) 乌犀(磨) 赤茯苓 使君子(去皮,秤) 黄芩(细者) 鳖甲(炙令黄。各半两)上为细末,猪胆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二十丸,熟水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骨蒸发热,遍身如火,黄瘦虚汗,咳嗽心忪,日久不已者,只可一料好安。
朱砂柴胡丸方好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晒过) 柴胡(去苗土,净洗,为末,二两)上二味令匀,用 猪胆汁拌和匀湿,入一瓷合子内盖;于炊饮甑上蒸之,至饭熟为度取出,急和丸如小豆大。每日空心、临卧,煎桃仁、乌梅汤放冷,下十丸。
唐中书侍郎崔知悌灸二十二种骨蒸法:夫含灵受气禀之于五行,摄生乖理降之以六疾。若岐黄广记,蔚有旧经;攻灸兼行,显著斯术。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 ,亦称复连,亦曰无辜。丈夫以癖气为根,妇人以血气为本。无问少长,多染此疾;婴孺之流,传注更苦。其为状也,发干而耸,或聚或分,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多者乃至五六。或夜卧盗汗,梦与鬼交,虽目视分明而四肢无力,上气食少,渐就沉羸,纵延日时,终于 尽。予昔忝洛州司马,尝三十日灸活一十三人,前后瘥者,数逾二百。至于狸骨、獭肝,徒闻曩说;金牙、铜鼻,罕见其能。未若此方,扶危极急。非止单攻骨蒸,又别疗气疗风,或瘴或劳,或邪或癖,患状既广,灸活者不可具录。略陈梗概,又恐传授讹谬,以误将来。今故具图形状,庶令览者易悉。使所在流布,颇用家藏,未暇外请名医,傍求上药,还魂返魄,何难之有?遇疾者可不务乎。
取穴法:先两穴,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蜡之勿令展缩,顺脚底贴肉坚踏之(男左女右),其绳前头与大拇指端齐,后头令当脚跟中心,向后引绳循脚肚贴肉,直上至曲KT 中大横纹截断。又令患人解发分两边,令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取向所截绳一头,令与鼻端齐,引绳向上,正循头缝至脑后贴肉垂下,循脊骨引绳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患人合口将绳子按于口上,两头至吻却钩起绳子中心,至鼻柱根下如“△”字,便齐两吻截断,将此绳展令直,于前来脊骨上墨点处横量取平,勿令高下。(绳子先中折,当中以墨记之,却展开绳子横量,以绳子上墨点正压脊骨上墨点为正,两头取平,勿令高下。)于绳子两头以白圈记。(白圈是灸穴。)以上是第一次点二穴。
次二穴,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绳绕项向前双垂与鸠尾齐(鸠尾是心岐骨,人有无心岐骨者,至心胸前两岐骨下量取一寸即是鸠尾也)即双截断,却背翻绳头向项后,以绳子中停取心正,令当喉咙结骨上其绳两头夹项双垂,循脊骨以墨点记之(墨点不是灸处)。又取一绳子,令其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断,还于脊骨上墨点横量如法,绳子两头以白圈记之。(白圈是灸处。)以上是第二次点穴,通前共四穴,同时灸,日别各七壮至二七壮,累灸至一百或一百五十壮为妙,候疮欲瘥,又根据后法灸二穴。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绳子,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当脊骨直上下直点,令绳中停中心在墨点上,于上下绳尽头以白圈记两穴。(白圈是灸处。)以上是第三次点两穴,谓之四花。灸两穴各百壮,三次共六穴,各取离日量度,度讫即下火,准须三月三日又最佳。疾瘥百日内慎饮食、房室,安心静处将息,若一月后觉未瘥,复初穴上再灸。
以上六穴名六花。
今具崔知悌点穴图:图 自大拇指端当脚跟向后至曲KT 大横纹当中图 自鼻端量向上循头缝至脑后(灸脑门禁穴)图 循脊骨引绳头向下至绳尽处当脊骨以墨点之图 合口以绳子按于口上钩起绳子中心至鼻柱下便齐两吻截断图 将量口吻绳子展直于前来脊骨上墨点处横量两头以白圈记(白圈记是)(灸穴墨点处不是灸穴)以上第一次点二穴。
图 取一绳绕项向前双垂与鸠尾齐图 翻绳头向项后以绳两头夹项双垂循脊骨向下至两绳头尽处以墨点记之图 以绳子令人合口横量齐两吻截断图 用量口吻绳子于脊骨墨点上横量两头以白圈记(白圈记是灸穴墨点不是灸穴)图 以第二次量口吻绳子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墨点上直上一直量尽头用白圈记图 以上是第二次点二穴。
此系已点成四花凡骨蒸之候所起,辨验有二十二种,并根据上项灸之。
一,胞蒸(小便赤黄 )二,玉房蒸(男遗尿失精,女月漏不调)三,脑蒸(头眩热闷)四,髓蒸(觉髓沸热)五,骨蒸(齿黑)六,筋蒸(甲热)七,血蒸(发赤)八,脉蒸(急缓不调)九、肝蒸(或时眼前昏暗)十,心蒸(舌焦或疮,或时胸满)十一,脾蒸(唇焦热或口疮)十二,肺蒸(口干生疮)十三,肾蒸(耳干焦)十四,膀胱蒸(右耳焦)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