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284页

泻。久不进食,神妙。\x观音散方\x 白扁豆(微炒) 石莲肉(炒,去心) 人参(焙。各一分) 茯苓(一钱半,
焙) 神曲(二钱) 甘草(炙) 香白芷 木香(炒) 绵黄耆(锤碎,用蜜水拌炙。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四、五岁一钱。用水一药注或半银盏,枣肉半个,煎十数沸服。
\x钱乙调中丸\x 白术 人参(切去头) 甘草(炒。各半两) 干姜(炮,四钱)
上为细末,蜜丸如绿豆大。每服半丸至五、七丸,至三、二十丸,食前温水送下。
\x钱乙塌气丸\x 胡椒(一两) 蝎尾(去毒,半两)
上为细末,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 钱。(《刘氏家传》亦治腹胀。)
\x钱乙益黄散方\x 又名补脾散 陈橘皮(一两) 青橘皮 诃子肉 甘草(锉,炒。各半两) 丁香(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前温服。
\x钱乙白术散\x 人参(切去头) 白术 木香 白茯苓(去皮) 甘草(锉、炒) 藿香叶(各一两) 干葛(二两,锉)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无时。
张涣\x人参膏\x 应一切脾胃不和,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头,一两) 白术 丁香 藿香叶(各半两) 白豆蔻(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成膏如鸡头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米饮化。乳前。
张涣\x桂朴散\x 温脾胃。
肉桂 当归(洗,焙干。各一两) 浓朴(姜汁制) 白术(炮) 干姜(炮。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惠眼观证》\x参苓散\x 常服养气安神,益胃。此药不冷不热。
白术(半两) 人参(去芦头) 茯苓(去皮) 紫苏子 甘草(炙,各一分) 木香(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浓煎枣汤调下。此药宜常服。
《惠眼观证》\x匀气散\x 调中补益,调理用之,不论诸疾。
缩砂仁 茴香(各一两) 陈皮(取红,三分) 白姜(三钱) 桔梗(四两) 甘草(半生半炮,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随大小,木瓜汤下。
《宝童方》\x养脾汤\x 浓朴(姜汁炙或炒) 苍术(泔浸,去皮) 甘草(盐水浸,各半两) 桔梗 桂(
去粗皮) 白姜(炮) 茴香 缩砂(去皮,半两) 良姜(三分) 橘皮(三两,浸)
上件为末。入盐并乌梅少许,如茶点服。
《宝童方》∶壮脾,去积,进食。
京三棱 蓬莪术(醋纸裹煨) 益智(去皮。各四两) 甘草(炙,四两半) 陈皮 青皮(各二两。去瓤)
上为末。每服一钱,如汤点或用姜枣煎亦得,不拘时候服。
《宝童方》∶调气进食,治伤寒。
白芷 白姜(各一钱) 桔梗 甘草(炙) 茴香(炒) 乌药 陈皮(去瓤。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平钱,姜枣同煎七分,不拘时候服。
《宝童方》∶治胃气,消食,化痰、及心腹诸疾。
浓朴(去皮,生姜汁浸,炙熟) 藿香(各一两) 青皮(去瓤,麸炒,三分) 甘 草(炙,三分) 干姜(一分半,炮) 枇杷叶(一分,布拭去毛,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枣同煎七分,温温服。
《刘氏家传》\x人参散\x 调胃,思进饮食,宜常服。
人参 白术 川芎 神曲 木香 陈皮 肉桂(去粗皮) 甘草(炙。以上各等分) 小麦 (加一倍)
上为末。每少半钱,入盐少许,百沸汤点服。
《刘氏家传》\x神术散\x 治小儿患后,脾胃虚弱,时时烦热,恍惚,睡中多惊,气急烦乱。温养脾胃,消进乳奶,
匀气精神,调和脏腑。
白术(去芦) 人参 白茯苓(去皮) 石莲肉(去心) 罂粟米 白扁豆(炒) 藿香叶 甘草(炙。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小钱,枣汤调下,空心、日午服之。
《刘氏家传》\x四倍散\x 治大人、小儿脾气不顺,补虚进食。
人参(一两) 白术(四两) 白茯苓(二两,去皮) 诃子(用湿纸裹煨熟,去枝,半两)
上各切,焙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六分,空心温服。
《张氏家传》\x异功散\x 常服调小儿胃气,悦颜色,思饮食,和脏腑。
人参 白术(纸裹,炮微赤)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叶(洗) 罂粟子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枣煎汤调下,食前二服。
《张氏家传》治大人、小儿脾胃不和,泄泻下痢,伤冷,面色痿黄,心痛,脏腑不安,症癖气块。但是脾胃一切 疾病,皆治之。\x丁香煮散\x 丁香(一两) 神曲(湿纸煨 过) 诃子(如枣者为妙) 干姜(半生半熟) 半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