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蝎(微炒)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郁金 白附 子(炮裂。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软饭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薄荷汤下一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四十八候治小儿胎风。\x通经散方\x 人参 茯苓 朱砂(各一分) 当归(半两) 蝎 牛胶(各一钱) 蝉蜕(七个) 红芍药(二分) 甘草(五 寸,炙) 犀角(少许)
上为末。每服一钱半,麦门冬汤调下,杏仁汤亦可。
《张氏家传》\x蝎梢散\x 治小儿胎风,天 ,客忤,急慢惊风,往来潮搐,涎盛喘逆,哽气不安。
人参(三钱) 白僵蚕(一分,直者) 全蝎(一十四个) 辰砂 真麝(各一分)
上件三味为细末外,再入辰砂、麝香同研匀。每服一字,金银薄荷汤调下。如慢惊,即入白附子末一分。
<目录>卷第十三<篇名>一切风第二属性:《千金翼》\x丹参膏\x 主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肢节痛挛,不得屈伸,项颈咽喉,痹塞噤闭。入腹则心急腹 胀,胸中呕逆,药悉主之。病在腹内服之,在外摩之。缓风不遂,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 斜,耳聋齿 痛,风颈肿痹,脑中风痛,石痈,结核,瘰 ,坚肿未溃,敷之取消;及赤白瘾疹,诸肿无头作痈疽者,摩 之令消。风结核在耳后,风水游肿,疼痛KT KT ,针之黄汁出。时行瘟气,服之如枣大一枚。小儿一切风,以 意减之方。
丹参 蒴 根(各四两) 秦艽(三两) 羌活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牛膝 乌头(去皮) 连翘 白术 (各二两) 踯躅花 菊花 莽草(各一两)
上十二味切,以苦酒五升、麻油七升合煎,苦酒尽,去滓,用猪脂煎成膏。凡风冷者用酒服。热毒单服,
齿痛绵沾嚼之。
《仙人水鉴》\x黄盐方\x 治小儿百日内患风,不计名目好恶,悉皆主之。
黄盐(一斤,研。陶隐居云∶北海盐黄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薄荷(一斤,捣取汁) 水银(一两,入二味 中同 一复时,通赤水成霜,去盐取之,然后入药) 桃花 菊花 黄蜀葵花 薄荷花 牛蒡子(各二分) 寒水石(一分)
上并生捣如粉,入水银霜同研令匀,以蜜为丸如麻子大。若是患风者,不计好恶病状,服之神妙。
《外台》张文仲疗一切风,及偏风发四肢,口目 戾,言语謇涩。其汤不虚人,胜于续命汤,故录传之,特宜 老小用之方。
羌活 防风(各二两) 生地黄(汁) 竹沥 荆沥(以上三味汁各取一升五合) 蜀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 皮,八九破。重一两者有神)
上六味切,内前三沥汁中,宽火煎取一升五合,去滓,温分二服,服比相去八、九里。若风甚,频服五、
六剂,验不可论,特宜于老小等。无问冬夏,并宜服之,无忌。隔三日服一剂益佳。忌猪肉、芜荑。
《外台》张文仲治小儿一切风。\x寒水石煮散方\x 寒水石 石膏 滑石 白石脂 龙骨(各八两) 桂心 甘草(炙) 牡蛎(熬。各二两) 赤石脂 干姜 大黄 (各半两) 犀角(一两,屑)
上一十二味捣,以马尾罗筛之,将皮囊盛之,急系头,挂着高凉处。欲服以水一升,煮五、六沸,内方寸 一匕药,煮七、八沸;下火澄清,泻出顿服之。每日服亦得,百无所忌。小儿服之,即以意斟酌多少。忌生 葱、海藻、菘菜。
《博济方》治小儿瘫缓,一切风疾;伤寒,小儿惊风等。\x双丸子\x 天麻(轻炙) 蝎梢(须是蜂全者) 天南星(炮过) 蚕蛾 生犀(镑末) 羚羊角(镑末) 朱砂(别研) 藿 香叶 白檀香 乌蛇(酒浸,去皮骨,轻炙) 零陵香(各一两) 天雄尖 麝香(各半两) 牛黄(一分) 雄黄 (一钱) 狐肝(一具,水煮,薄切、焙干,别杵) 乌鸦(一只,去嘴、爪、肠肚,于瓦罐内烧为灰,别研,罗入诸 药末内)
上件一十七味药,并拣择净,分两秤足,根据法修制、捣了;然后更细研令匀,炼蜜为块,硬软得所;却于 石上捶三百下,用 器盛。每服二丸,薄荷汤下,大人白豆大,小儿绿豆大丸。卒患并三服。瘫缓、中风,
即腻粉三大钱水调,同药化下。小儿惊风,金银薄荷汤下。妇人血风,并产前、产后中风,手足弯曲,当归 红花酒下。伤寒,豆淋酒下三、五丸。
《博济方》治一切风毒上攻,心胸不利,口舌干涩,风虚痰壅,不思饮食,及风毒下注,腰脚疼痛,脾虚体黄,
肾败骨弱。疏痰利膈,治瘫缓等一切风疾,小儿惊风。\x透水丹\x 川大黄 益智子(去皮) 茯苓(去皮) 茯神(去皮木) 蔓荆子(去花叶) 威灵仙(去土) 天麻 仙灵脾 (去梗) 吴白芷 山栀子(七棱小者为上,去皮。各一两) 麝香(一分,别研) 细墨(一分,别研,太医局方∶ 烧,用醋淬、研) 川乌头(四两,生用,去皮脐。太医局方用河水浸半月,三日一换水,切作片,焙干,盐一两,炒 黄去盐)
上并生为末,入麝香、墨拌和匀,蜜搜和入臼内杵一万下,丸如梧子大。每服薄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