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14页

痢下宣肠急痛时,浮大之脉归泉路。(下痢脉浮大者,死形与脉相反也。)
《圣惠》辨小儿脉法∶夫小儿脉,三岁以上五岁以下可看候,然与大人有异,呼吸八至是其常也,九至者 病,十至者困。小儿脉紧者必风痫也。脉沉者乳不消,脉弦急者为客忤。脉沉数者骨间有冷。脉浮而数乳痫风 热。脉紧而弦腹痛,脉弦而数乳热五脏壅。脉牢而实大肠秘涩。脉乍短、乍长、乍大、乍小不等者有祟。小儿 变蒸之时,身热而脉乱,汗出,不欲食乳,食乳即吐逆,不可用药,必自瘥矣。小儿病困,汗出如珠,着身不 流者,不可治。小儿久下病痢,脉浮而腹痛者,不可治。小儿有病,胸陷,口唇干,目直,口中气冷,头低,
卧不举身,手足垂软,身体强直,掌中冷,皆不可治。
茅先生辨小儿五脏本脉∶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
又辨小儿四季受脉∶小儿脉数,热病脉洪,泻痢沉细,风疾弦紧,气疾脉洪。头痛,寸急数;水藏急数,
小便频滴冷痛;脾浮洪,胃中有气块,不思饮食。
上前件脉法,各有声出看,各受本候浅深。其小儿合阴阳二部脉,将竞骨为中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关。
阳得阴脉死,阴得阳脉亦如之。六岁以前,第一看太冲脉及看形色,并看虎口及三关脉。六岁以后方可看阴阳 二部脉,即根据前法。小儿无脉至数,如看前来迟及不动即死候。虎口及三关脉若迭起来黑色,死候不治。太冲 脉不动,亦死。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一见生死诀∶ 幼童脉气辩何形,(《水鉴》先生曰∶小儿虽受阴阳二气成其形状,气尚未周,何言有脉。直至变蒸候 尽,阴阳气足方可看脉。其髫 之年,方生阴阳 二气。圣人云∶男七岁曰髫,生其元阳之气。女八岁曰 ,其阴阳方成。故未满髫 之年呼为淳阳,若 髫满后呼为童儿,始可看脉。如身体俱盛,脉至一息六至为常 人之脉,一息八至为热,九至风、五至虚、四至损、三至脱、二至死、十至必是疳痨、虚损,形容瘦劣。
若或身肥,血色青白,一息十一、二至者,谓之虚,是风病死,
是为脉乱。若一息十至六者,为脉不来,其人当令必死。迟若一息十一、二至者必死速,不满二日。何名 为一息?一呼、一吸名为一息。呼吸者,即是出一气,入一 气,谓之一息。其脉若指下未硬,隐指急大者是有积。若来微细即是冷,若虚轻紧即是热,时复一大即是 惊,若大小不匀即是死候也。先生所论浮数为热,伏结为寒,
沉细为冷,大小不匀为恶候。数者紧也,浮者轻也,伏者贴也,重手方见。结者乱也,沉者重没谓之沉。
细者微也,大小不匀则是。或大或小而不匀是为气不生,其 人必死也。)二十五种甚分明。(有二十五候,定其生死。)抱着遍身不温暖,(是血绝不 也。)四肢垂 哭鸦声,
(四肢垂 者为胃绝也,胃主四 肢,即绝不能管也,鸦声已解在形候门中。)啼哭无泪泻涎清,(是肝绝也。) 眉摘眼爪甲黑,(即是筋绝、筋痒,
故摘其眉眼也。)泥坛肿起或 为炕,(其囟门或肿或陷也。)将口咬人鱼口急,(即是两口角垂如鲫鱼吸水之状。)脚直肚大有青筋,(是 筋绝不能收,脚肚胀即是气绝也。)上视以 觑于高物,(目直故上视也。)长嘘出气黑文行,(气欲绝出而不回,黑文即血不 脉。)吃乳不收舌退场门,(吃乳 不收则胃绝,舌退场门即是心绝。)唇 不盖齿眼坑倾;(则是脾绝,脾主肌肉,外应于唇,脾绝则唇缩眼坑,倾亦属脾。)泻痢多变异 血,(则 是心绝,心主血,心若绝则下血黑色臭。)偏搐 似笑没心情。(一边搐也,虚笑不止,颜没其心情,此恶候也。)不论贵贱及男女,救疗十人无一生。(诸候并是难医者。)
钱乙论小儿脉法∶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
《婴童宝鉴》论脉候(指脉内候附∶)夫小儿三岁以上,七岁以下,其脉驶。一息七八至为平,八至 以上至于十至者 曰大过(其病为阳盛也,)下不及五至六至曰不足。(其病为阴盛也。)
浮为风。(浮者阳,按之不足,轻手乃得,如葱管者,曰浮也。)沉为冷。(沉者阴,重手乃得,举指即无,
行于骨下,曰沉也。)洪为热。(洪者,按之 散大满部,状如浮者,曰洪。)微为寒。(微脉指下往来细如乱丝,重手即无,轻手乃得也。)紧为实。(亦曰痛。
紧者如丝而急,按之有力曰紧也。)沉细为乳 结。(亦为冷。言其脉细小而沉也。)弦数为疟。(脉弦如筝,通度带快。)弦急为客忤。(弦急,如新上之 弦。)大小不匀为中恶。(言其脉或大或小,不 根据其部也。)脉虚病亦虚。(虚脉轻手得之,重手即无也。曰虚,只因频下,脏腑即虚,亦因久泻也。)变蒸之 脉寸口乱。(乱为大小不匀。)伏为气。(伏 行筋中曰伏也。)
左手寸无脉,心下痛,胸中热,时时呕,口中生疮,犹乳母食冷所兼,咳嗽,头有汗,寒热作,喉中哽塞 作声。
右手寸无脉者,短气、气逆,喉中咳噫,犹乳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