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实者均可微利之,治宜参照脐风诸方,
而灸治之法,亦可通用。
\x附方\x (一)驱风散 治小儿风热。
苏叶 防风 陈皮 浓朴 枳壳 木香 僵蚕 钩藤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为引,水煎服。
(二)天麻丸 治小儿食痫有痰,及吊肠、锁肚、撮口等证。
天麻 白附子 马牙硝 川灵脂 全蝎(焙。各一钱) 天南星(炮,
二钱) 轻粉(五分) 巴豆霜(去油,二钱五分)
研为细末,水煮稀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丸。
(三)定命丹 通利痰热。治急惊、天吊、撮口。
全蝎(七个) 天麻 南星(炮) 白附子(各二钱五分) 朱砂 青黛(各一 钱五分) 轻粉 麝香(各五分) 龙脑(一字)
研为末,粟米煮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丸,荆芥薄荷汤调下,先研半丸,吹入鼻中。
(四)朱银丸 治小儿胎风,壮热痰盛,眼翻口噤。
朱砂 水银(蒸枣研如泥。各一钱) 白附子(一钱五分) 全蝎 天南星(各一钱) 天浆子 芦 荟牛黄(各五钱) 铅霜(五分,和水银 研) 龙脑(一字) 麝香(少许) 白僵蚕(炒,七个)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薄荷汤送下。
(五)辰砂膏 治口噤目闭,啼声不出,吐乳不化。
辰砂(三钱) 硼砂 马牙硝(各一钱五分) 玄明粉(二钱) 全蝎 珍珠末(各一钱) 麝香(三分)
细微为末,和枣肉,好绢包起,自然成膏。
(六)辰砂膏 治慢脾风,冷痰壅滞,手足冷而微搐者,撮口危急,脐风痉掣,不因实热者可酌用。
黑附子(一枚,重一两以上者,去皮脐,顶上挖一孔,入辰砂末一钱,仍用 附子塞之,炭火烧存性) 牛胆南星(五钱) 白附子(炮) 五灵脂 蝎稍(各二钱五分)
共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钱,生姜汁泡汤送下。
(七)辰砂僵蚕散 治初生小儿撮口。
辰砂(水飞,五分) 僵蚕(去丝嘴,炒) 蛇蜕皮(炒。各一钱) 麝香(另研,五分)
研为极细末,每用少许,蜜调敷唇口。
(八)撮风散 治撮口。
赤足蜈蚣(炙,半条) 钩藤(二钱半) 朱砂 直僵蚕(焙) 全蝎稍(各一钱) 麝香(少许)
共为末,每服少许,竹沥汤调下。
(九)龙胆汤 治小儿初生,血脉盛实,寒热温证,四肢惊掣,发热吐 ,脐风撮口,及已能进哺,
中满食不消,壮热变蒸,客忤魃气,并诸惊痫。
龙胆草 钩藤 柴胡(去芦) 黄芩(炒) 桔梗(去芦炒) 赤芍(炒) 茯 苓(去皮) 甘草(炙。各五钱) 蜣螂(去翅足,炙,二枚) 大黄(纸裹煨,一分)
上研合为极细末,用大枣去核煎,食前调服一钱。如有客忤及魃气者,可加人参 当归各二钱五分。
(十)开关散 治口噤。
南星末(五分) 冰片(少许)
研和,以中指蘸药末,揩齿二三十度,其口自开。
<目录>第三章·儿科特征<篇名>第二节·丹毒属性:\x一、丹毒之原因\x 小儿一岁以内,身发赤游风者,皮如涂丹之状,而其原多由血中热毒之壅滞,故谓之丹毒。溯其远因,
胎儿先天血中之伏毒,总由妊母血热流于胎中,热毒蕴于腠理,此生下之后,发动而宣泄,即为丹毒,亦谓 之游丹。以其游走甚速,重者顷刻可以致命也。有时发动之因,为乳母好酒嗜辛,喜啖炙爆,或烘晒热 衣,即与包裹,柔嫩肌肤,感受热毒所致。发于四肢者易治,由四肢入腹入囊,皆为难疗也。故婴孩初生,
最宜服解毒之药,后天饮食,更须令乳母食清淡之味。起居方面,亦小心谨慎,则丹 毒自无由发生,即发生亦不甚为患矣。
\x二、丹毒之症状\x 丹毒之轻者,多发于臀部及四肢,皮肤略有浮胀 赤之状,
或片片如红云,愈重者色愈紫赤,胀亦愈坚,尤重者热毒凝壅,坚硬成块,谓之丹瘤。大凡发于头面胸背者 重,而能渐退以走入四肢者亦尚易治,如发于四肢而倏忽走入头面胸背者必不易治,发时身如火灼,烦躁 胀闷者亦重,古人谓入心必死。盖热毒最忌走窜,若顷刻蔓延,壅塞心经,心失其主,必为不救也。
\x三、丹毒之治法\x 丹毒之原因,既由于血中热毒之壅滞,故其治法总不外凉血解毒,初起之轻者,臀部或足部有紫胀之状,
可以针沿足之两旁、腿之两侧微刺之,挤去瘀紫之血,胀必渐退。较甚者初刺无 血,仅流黄色之汁,宜再刺之,使见血为度。如刺后多时,胀复,作者,则再刺一次,数日之后,胀即松而丹 即退。此种刺去恶血之法,盖即所以泄去血中之热毒而不使壅滞也。重者结块瘀胀,
宜砭去恶血,如在头面等处,则不可砭,外治之药,用朴硝、大黄、青黛为末,新汲水调敷,或芭蕉根 捣汁涂,干则再涂,冬月畏冷,则炖稍温涂上、或用井底泥涂之亦妙。无论赤白丹毒,若 用寒凉之品,涂之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