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儿科要略-第42页

奇散,热壅毒甚者宜甘桔汤加牛蒡子、玄参、荆芥 之属,使气道整肃,自无此患。
十奇散 滋养气血,调和脾胃,拔疮毒速出。
黄 人参 当归(各一钱) 姜川朴 桔梗 川芎 防风 白芷 甘草(各一钱) 桂心(三分)
甘桔汤 见本章第一节。
(三)出痘而口噤不语者,用吴茱萸煎汤服之。
(四)桂枝汤 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有汗恶风,或微恶寒,脉浮弱而数,卫气不和,宜发汗者。
桂枝 芍药 生姜 甘草 大枣 (五)升麻汤 发表。治时邪头痛、足冷、发热、肢疼,脉数,阳明经热下利,及痘疹初起,或 在疑似之间,或未经解利而疮毒已发,宜与解散者。
升麻 白芍 甘草(各二钱) 生葛根(三钱) 加生姜 葱白 (六)百祥丸 治小儿疮疹,黑陷寒战,喘胀便秘,切牙戛齿,身黄紫肿。
红牙大戟,不拘多少,阴干,浆水煮软,去骨,日中晒干,复纳汁,煮汁尽,焙干,研末,枣肉或 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时芝麻研煎汤送下。
(七)四苓散 见本章第三节。
(八)异功散 治小儿气虚气滞,脾胃虚热,口舌生疮,或弄舌流涎,惊搐痰嗽,睡时露睛,手足 并冷,饮食少思,吐泻不止。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各等分,锉散)
清水煎服。
(九)犀角消毒饮 治痘疮发疔,胃热咽肿便秘。
犀角(七分) 连翘 鼠粘子(各一钱) 荆芥(六分) 甘草 防风(各五分) 忍冬(一钱五分)
(十)导赤散 见本章第一节。
(十一)羌活汤 治痘疹未报点时,热甚,头痛腹胀。
羌活 防风(各八分) 荆芥 紫苏(各七分) 川芎(四分) 赤芍(六分)
枳壳(八分) 山楂(一钱) 木通(五分) 生甘草(三分) 加白葱、生姜,清水煎服。
(十二)消毒饮 见本章第一节。
(十三)犀角地黄汤 治伤寒温病,热伤血分,吐血,衄血,蓄血,瘀血,溺血,妇人倒经,血崩,赤 淋,小儿痘疹,以及喉痧重证,痧透咽烂,火灼液亏者。
犀角屑 生地黄 丹皮 芍药 小肠淋沥出血或衄血,食后临卧时用茅根煎服。热盛如狂善忘,加大黄、黄连、黄芩;瘀血停胸,加 醋制大黄;腹中有瘀血未下,加桃仁、红花、酒制大黄;口鼻出血,加大蓟、茅 根、藕汁、扁柏、童便,并磨京墨搅令黑色服;小便溺血加小蓟。
(十四)补中益气汤 治气虚,气少,气高,气喘,内伤劳 倦,阴虚发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畏风恶寒,体倦语懈,食少无味,心烦脉大,一切中气不足者。
黄 人参 甘草 当归身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加生姜 大枣 (十五)保元汤 见前。
(十六)椒梅丸 治痘为虫 ,不得发出。
秦椒(三钱) 乌梅 黄连(各一钱)
共研细末,饴糖为丸,如黍米大。
(十七)紫草承气汤 治痘疮干紫,喘满便秘。
紫草 枳实 浓朴 大黄 (十八)大黄甘草汤 治食已即吐,及痘为痰闷,不得发出。
大黄 甘草 按∶食已即吐,宜用大黄四倍于甘草,专取大黄之沉降也。痰闷痘闭,宜用大黄再倍于甘草,反 借甘草之上溢也。
(十九)白虎化斑汤 治痘为火闷,不得发出。
生石膏 知母 生甘草 蝉蜕 麻黄 生大黄 黄芩 连翘 玄参 竹叶 (二十)快斑汤 治痘毒盛,起发迟而作痒。
紫草 甘草 木通 人参 芍药 蝉衣 (二十一)透肌散 透肌肤,发斑疹。
紫草茸 绿升麻 粉甘草(各一钱)
细切,清水煎服。
(二十二)参 内托散 治痈疽不溃,或溃后感冒风邪,及痘疹触秽伏陷,寒战切牙,饮水泻渴者。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紫草 浓朴 防风 桔梗 白芷 肉桂 木香 甘草 (二十三)化毒汤 治小儿痘疮。
紫草茸 升麻 甘草 一方加蝉蜕、地骨皮、黄芩、木通。
(二十四)二宝散 治痘疮色紫,发热鼻衄,小便如血,口渴, 语,及痘顶色白,肉红肿而痘反 不肿,或黑陷不起。
犀角 生玳瑁 磨汁频服,即愈。痘顶色白或黑陷不起,研为末,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调下。
(二十五)大鼠粘子汤 治痘色红,根散不长发。
鼠粘子(钱半) 当归(七分) 黄 连翘(各一钱) 柴胡 黄芩 地骨皮(各八分)
(二十六)攻毒汤 治痘出不快,伏陷倒 ,大便实者。
大鳝鱼头 丹雄鸡头 鲜笋尖(各三五枚)
加生姜三五片,饮汁。
(二十七)承气汤 治阳明实证。
大黄 枳实 芒硝 浓朴 (二十八)理中汤 治中焦脾胃虚寒,不能运化,呕吐泄泻,不饮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伤 寒直中太阴,自利不渴,寒霍乱四肢逆冷,自汗,脉虚,便血痢等症。
人参 白术 甘草 干姜 (二十九)四圣散 治小儿痘出不快,黑陷倒 不起,发不红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