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9-证类本草宋唐慎微-第226页

入丸散中用,须候众药出即入拌和用之。通典:海南林邑国秦象郡林邑县出沉香、沉木,土人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次不沉者曰栈香。海南北嵩国出好栈香、藿香及硫黄。其藿香树,生千岁,根本甚大,伐之四、五年,木皆朽散,唯中节坚贞芬香独存,取以为香。杨文公谈苑:岭南雷州及海外琼崖山中多香树,山中夷民斫采卖与人。其一树出香三等,曰沉香、栈香、黄熟香。沉、栈皆二品。曰熟结、生结。熟结者,树自枯烂而得之。生结者,伐仆之久烂脱而剔取。黄熟,其破者为黄散香,夷民以香树为槽,以饲鸡狗。别说云:谨按沉香种类极多,除掌氏补神注及《图经》所载多件外,又有如龙鳞、麻叶、竹叶之类,不啻一、二十品。要之可入药者唯沉,而其中无空心者可用。若虽沉水而有空心,则是鸡骨也。谓中空而有朽路,若鸡骨中血眼而软嫩也。
衍义曰:沉香木,岭南诸郡悉有之,傍海诸州尤多。交干连枝,岗岭相接,千里不绝。
叶如冬青,大者合数人抱。木性虚柔,山民或以构茅庐,或为桥梁,或为钣甑尤佳。有香者百无一、二。盖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为沉,或为煎,或为黄熟。自枯死者,谓之水盘香。今南恩、高、窦等州,唯产生结香。盖山民入山,见香木之曲干斜枝,必以刀斫成坎,经年得雨水所渍,遂结香。复以锯取之,刮去白木,其香结为斑点,遂名鹧鸪斑,燔之极清烈。沉之良者,唯在琼、崖等州,俗谓之角沉。黄沉乃枯木中得者,宜入药用。根据木皮而结者。谓之青桂,气尤清。在土中岁久,不待 剔而成者,谓之龙鳞。亦有削之自卷,咀之柔韧者,谓之黄蜡沉,尤难得也。然《经》中只言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余更无治疗。
今医家用以保和卫气,为上品药,须极细为佳。今人故多与乌药磨服,走散滞气,独行则势弱,与他药相佐,当缓取效,有益无损,余药不可方也。薰陆香木,叶类棠梨。南印度界,阿吒厘国出,今谓之西香。南番者更佳,此即今人谓之乳香,为其垂滴如乳。熔塌在地者,谓之塌香,皆一也。
卷第十二
薰陆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伏尸。
陶隐居云:此合香家要用,不正入药。唐本注云:形似白胶。出天竺、单于国。臣禹锡等谨按南方草木状云:出大秦。在海边,自有大树生于沙中,盛夏树胶流出沙上。夷人采取之图经文具沉香条下。
唐本薰陆香,微温。去恶气,恶疮。出天竺国及邯郸。似松脂,黄白色,天竺者多白,邯郸者夹绿色,香不甚。梅师方治齿虫痛不可忍。嚼薰陆香咽其汁立瘥。
卷第十二
鸡舌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陶隐居云:此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入药。唐本注云:鸡舌树,叶及皮并似栗,花如梅花,子似枣核。此雌树也。不入香用。其雄树虽花不实,采花酿之以成香。出昆仑及交爱以南。
中,令人身香。齐民要术云: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
图经文具沉香条下。
外台秘要:疗龋齿方:煮鸡舌香汁,含之瘥。又方:疗唇舌忽生疮。鸡舌香末,以绵裹含之瘥。抱朴子,鸡舌香、黄连、乳汁煎,治目中之病。应邵汉官侍中,年老口臭,帝赐鸡舌香含之。沈存中笔谈:子集灵苑方论鸡舌香,以为丁香母,盖出陈氏《拾遗》。今细考之,尚未然按《齐民要术》云:鸡舌香,世以其似丁子,故一名丁子香,即今丁香是也。日华子云:鸡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又古方五香连翘汤用鸡舌香。千金五香连翘汤无鸡舌香,却有丁香,此最为明验。新补本草又出丁香一条,盖不曾深考也。今世所用鸡舌香,乃乳香中得之,大如山茱萸,锉开中如柿核,略无气味,用以治疾殊乖谬。
卷第十二
藿香
藿香 微温。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臣禹锡等谨按南州异物志云:藿香出海边国,形如都梁,可着衣服中。南方草木状云:味图经曰:藿香,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曝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又《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众香共是一木。根便是梅檀,节是沉水,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薰陆。详《本经》所以与沉香等共条,盖义出于此。然今南中所有,乃是草类。《南方草木状》云:藿香,榛生,吏民自种之,正相符合也。范晔和香方云:零别说云谨按藿香《图经》云:二月生苗,旧虽附五香条中,今详枝梗殊非木类,恐当移入草部尔。又鸡舌香,补注引《药性论》及《齐民要术》,《图经》引《三省故事》及《千金》,皆谓是母丁香。又引《抱朴子》用入眼方,则其说自相矛盾。若《药性论》谓入香中,令人身香及为丁子香,则可以为母丁香。若《抱朴子》为可入眼,则丁香恐非宜入眼。若含香者,则丁香含之,口中热臭不可近,盖尝试之。若以乳香中所拣者含之,虽无香味,却得口中无臭,以其无味,故有诸淡利九窍之理。诸方多用治小儿惊痫,亦欲达九窍也。又下条丁香注所说用丁香,自当用母者,然未知其果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