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8-证类本草-第153页

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疗肠胃大 热,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一名牡蒙,一名众戎,一名童肠,
一名马行。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三月采根,火炙使紫色。(畏辛夷。)
陶隐居云∶今方家皆呼为牡蒙,用之亦少。唐本注云∶紫参,叶似羊蹄,紫花青穗,皮 紫黑 ,肉红白,肉浅皮深,所在有之。牡蒙,叶似及己而大,根长尺余,皮肉亦紫色,根苗并不 相似。虽一名牡蒙,乃王孙也。紫参,京下见用者是,出蒲州也。臣禹锡等谨按吴氏云∶ 牡 蒙,神农、黄帝∶苦。季氏∶小寒。生河西或商山。圆聚生,根黄赤有纹,皮黑中紫。五月 华紫赤,实黑大如豆。药性论云∶紫参,使,味苦。能散瘀血,主心腹坚胀,治妇人血闭不 通。
图经曰∶紫参,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今河中解、晋、齐及淮、蜀州郡皆有之。苗长一、
二尺 ,
根淡紫色如地黄状,茎青而细,叶亦青似槐叶,亦有似羊蹄者。五月开花,白色似葱花,亦 有红紫而似水荭者。根皮紫黑,肉红白色,肉浅而皮深。三月采根,火炙令紫色。又云∶六 月采,晒干用。张仲景治痢,紫参汤主之。紫参半斤,甘草二两。以水五升煎紫参,取二升 纳甘草煎取半升,分温三服。
<目录>卷第八<篇名>本属性:\r 本\pd161.bmp\r 味辛、苦,温、微温、微寒,无毒。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
长肌肤,悦颜色,辟雾露润泽,疗风邪 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

主风流四肢。一名鬼卿,一名地新,一名微茎。生崇山山谷。正月、二月采 根,曝干,
陶隐居云∶俗中皆用芎 根须,其形气乃相类。而《桐君药录》说芎 苗似 本,论说 花实 皆不同,所生处又异。今东山别有 本,形气甚相似,唯长大尔。唐本注云∶ 本,茎、叶 、根,味与芎 小别。以其根上苗下似 根,故名 本。今出宕州者佳也。臣禹锡等谨按 药 性论云∶ 本,臣,微温。畏青葙子。能治一百六十种恶风,鬼疰,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 ,通血,去头风, 。日华子云∶治痫疾并皮肤疵 ,酒 ,粉刺。
图经曰∶ 本,生崇山山谷,今西川、河东州郡及兖州、杭州有之。叶似白芷香,又似 芎 。
但芎 似水芹而大, 本叶细耳。根上苗下似禾 ,故以名之。五月有白花,七、八月结子 ,根紫色。正月、二月采根,曝干,三十日成。
<目录>卷第八<篇名>石苇属性:\r石苇\pd162.bmp\r 味苦、甘,平,无毒。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止烦下气,通膀胱满 ,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一名石 (之夜切),一名石皮。用之去黄毛,毛射 人 肺,令人咳不可疗。生华阴山谷石上,不闻水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干。滑石(臣禹 锡等谨按蜀本作络石)、杏仁为之使,得菖蒲良。
陶隐居云∶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苇。今处处有。以不闻水声、人声者为佳。出 建平 者,叶长大而浓。唐本注云∶此物丛生石旁阴处,不蔓延生。生古瓦屋上,名瓦苇。用疗淋 亦好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石苇,使,微寒。治劳及五淋,胞囊结热不通,去膀胱 热满。日华子云∶治淋沥,遗溺。入药须微炙。
图经曰∶石苇,生华阴山谷石上,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府皆有之。丛生石上,
叶 如 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故以名。以不闻水声者良。二月、七月采叶,阴干用。南中医人炒 末,冷酒调服,疗发背皆甚效。石苇一名石皮,而福州自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其月采叶 煎浴汤,主风。又有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韦,用治淋亦佳。
<目录>卷第八<篇名>萆属性:\r萆 \pd167.bmp\r 味苦、甘,平,无毒。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伤中,恚怒 ,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一名赤节。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采根,曝干。(薏 苡为之使,畏葵根、大黄、茈胡、牡蛎。)
陶隐居云∶今处处有,亦似菝 而小异,根大,不甚有角节,色小浅。唐本注云∶此药 有二 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内软者为胜,叶似薯蓣,蔓生。臣禹锡等谨按 药 性论云∶萆 ,能治冷风 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 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 胱宿水。博物志云∶菝 与萆 相乱。日华子云∶治痈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脏,坚筋 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时人呼为白菝 。
图经曰∶萆 ,生真定山谷,今河、陕、京东、荆、蜀诸郡有之。根黄白色,多节,三 指许 大 。苗叶俱青,作蔓生,叶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绿豆叶。花有黄、红、白数种,亦有无花结白 子者。春、秋采根,曝干。旧说此药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以软者 为胜。今成德军所产者,根亦如山芋,体硬,其苗引蔓,叶似荞麦,子三棱,不拘时月采。
其根用利刀切作片子,曝干用之。《正元广利方》∶疗丈夫腰脚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