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8-证类本草-第126页

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一名野兰。生乔山山谷。八 月采根,阴干。
陶隐居云∶乔山应是黄帝所葬处,乃在上郡。今出近道亦有,疗诸 疥,此久服甚益人,
而 服食方罕用之。今市人皆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骊(力支切)根,苦酒摩,以疗疮疥。
唐 本注云∶此药俗名荚蒿,茎叶似白蒿,花黄,生荚,长似细麻,如箸许,有四、五瓣,七月 、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蒿之类也。常用其茎、叶及子,未见用根。其鹿骊,山南谓之木藜 芦,有毒,非漏芦也。今按别本注云∶漏芦,茎箸大,高四、五尺,子房似油麻房而小。
江 东人取其苗用,胜于根。江宁及上党者佳。陶注云∶根名鹿骊,唐注云∶山南人名木藜芦,
皆非也。漏芦自别尔。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角蒿,今曹、兖州下湿地最多。六 月 、七月采茎,日干之,黑于众草。药性论云∶漏芦,君。能治身上热毒风,生恶疮,皮肌瘙 痒 ,瘾疹。陈藏器云∶按漏芦,南人用苗,北土多用根。树生如茱萸。树高二、三尺,有毒 ,
杀虫。山人洗疮疥用之。日华子云∶连翘为使。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泄精,尿血,风赤眼 ,乳痈,发背,瘰 ,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花、苗并同用,俗呼为鬼油麻,形并气味似干牛蒡,头上有白花子。
图经曰∶漏芦,生乔山山谷,今京东州郡及秦、海州皆有之。旧说茎叶似白蒿,有荚,
花黄 ,
生荚端,茎若箸大,其子作房,类油麻房而小,七、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今诸郡所图上 ,唯单州者差相类,沂州者花叶颇似牡丹。秦州者花似单叶寒菊,紫色,五、七枝同一秆干 上。海州者花紫碧,如单叶莲花,花萼下及根旁有白茸裹之,根黑色如蔓菁而细,又类葱本 ,淮甸人呼为老翁花。三州所生,花虽别而叶颇相类,但秦、海州者,叶更作锯齿状耳。一 物而殊类若此,医家何所适从,当依旧说,以单州出者为胜,六月、七月采茎苗,日干,八 月采根,阴干。南方用苗,北土多用根。又此下有飞廉条云∶生河内川泽,一名漏芦,与苦 (乌老切)相类,唯叶下附茎有皮起似箭羽,又多刻缺,花紫色,生平泽。又有一种生山岗 上 ,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 则黑如玄参。《经》云∶七月、八月采花阴干用。苏恭云∶用茎叶及疗疳蚀杀虫有验。据此 所说,与秦州、海州所谓漏芦者,花叶及根颇相近,然彼人但谓之漏芦,今医家罕有用飞廉 者。既未的识,故不复分别,但附其说于下。
雷公云∶凡使,勿用独漏,缘似漏芦,只是味苦、酸,误服令人吐不止,须细验。夫使 漏芦 ,
细锉,拌生甘草相对蒸,从巳至申,去甘草净拣用。圣惠方∶治小儿无辜疳,肚胀或时泻痢 ,
冷热不调。以漏芦一两,杵为散。每服以猪肝一两,散子一钱匕,盐少许,以水煮熟,空心 顿服。外台秘要∶治蛔虫,漏芦,杵,以饼 和方寸匕,服之。
<目录>卷第七<篇名>营实属性:味酸,温、微寒,无毒。主痈疽,恶疮,结肉,跌筋,败疮,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 。
久服轻身益气。根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 。一名蔷薇,一名蔷麻,一名牛棘,一名牛勒,一名蔷蘼,一名山棘。生零陵川谷及蜀郡。
八月、九月采,阴干。
陶隐居云∶营实即是蔷薇子,以白花者为良。根亦可煮酿酒,茎、叶亦可煮作饮。臣禹 锡等 谨按蜀本图经云∶即蔷薇也。茎间多刺,蔓生,子若杜棠子,其花有百,叶八出、六出,
或 赤,或白者,今所在有之。葛洪治金创方∶用蔷薇灰末一方寸匕,日三服之。药性论云∶ 蔷 薇,使,味苦。子,治头疮白秃,主五脏客热。日华子云∶白蔷微根,味苦、涩,冷,无毒 。治热毒风,痈疽,恶疮,牙齿痛,治邪气,通血经,止赤白痢,肠风泻血,恶疮疥癣,小 儿疳虫肚痛。野白者用良。
雷公云∶今蔷薇也。凡采得,去根并用粗布拭黄毛了,用刀于槐砧上细锉,用浆水拌令 湿。
蒸 一宿,至明出,日干用。外台秘要∶治鲠及刺不出。蔷薇根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又方∶ 治折 箭刺入肉,脓囊不出,坚惨及鼠仆。服十日,鲠刺皆穿皮出。又方∶治少小睡中遗尿不自觉 。
以根随多少,锉,以酒饮之。千金方∶治口疮久不瘥及胸中并生疮,三年以上不瘥。以根浓 煮汁服之,稍稍咽效。冬取根,夏取茎、叶用之。又方∶治壅热,口中及舌生疮烂。锉根浓 煮汁 ,含漱之。冬用根皮,夏用枝叶。又方∶诸痈肿发背及痈疖已溃烂,疼痛。蔷薇壳更炙熨之 ,
即愈。又方∶治小儿疳痢,行数暴多。生蔷薇根洗净切,以适多少浓煎汁,稍稍饮之瘥。肘 后方∶治口疮。以根避风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易。《圣惠》同。
<目录>卷第七<篇名>天名精属性:\r天名精\pd113.bmp\r 味甘,寒,无毒。主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