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醋淬七次。研细。水飞用。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针砂内容:味咸。性平。无毒。
【主治】主安心神。除百病。体健能食。(开宝) 化痰。抑肝气。消积聚肿满。黄胆。
散瘿 【归经】入脾大肠二经。为除湿消积之品。
【前论】虞抟曰。针砂醋炒。入猪脂、生地龙各三钱。捣葱汁和敷脐中约一寸浓。缚之。
能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青铅内容:一名黑锡。味甘。性寒。无毒。禀先天壬癸之气以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镇心安神。伤寒毒瓦斯。反胃呕吐。(大明) 疗瘿瘤。鬼气疰忤。(藏器) 明 目。
末等 (
久积 【归经】入肝经。兼入肾经。为坠痰解毒之品。(大能平肝)
【前论】好古曰。镇坠之剂。有反正之功。但性带阴毒。不可多服。恐伤人心胃。铅性 又能 此皆 丹入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黄丹内容:味辛。性微寒。无毒。
【主治】主吐逆反胃。惊痫癫疾。除热。下气。(本经) 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
金 疮溢 杀虫。除 【归经】入肝脾两经。为消积解毒之品。(专入血分外科要药)
【前论】无己曰。仲景龙骨牡蛎汤中用黄丹。乃收敛神气以镇惊也。脐挛者。小儿脐风 也。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密陀僧内容:味辛。性平。有小毒。
【主治】主久痢五痔。金疮。(开宝) 反胃。疟疾。下痢。止血。杀虫。消积。治诸 疮。
消 【归经】入肝经。为镇怯之品。
【前论】洪迈曰。惊气入心络。喑不能言语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调服即愈。盖惊则 气乱 【禁忌】经疏曰。密陀僧大都可外敷。不可内服。此药无真者。销银炉底。乃铅铜之气 所结 以上重剂金部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朱砂内容:味甘。性微寒。无毒。禀地二之火气以生。兼得天七之气以成。降也。阳中阴也。恶 磁石。畏咸水。忌一切血。
【主治】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久服通神明。
(
肉。并 【归经】入心经。为安神定魄之品。(兼泻剂心经血分主药)
【前论】东垣曰。丹砂纯阴。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凡心热者。非此不能除。 海藏曰。
同 脾。同南星、川乌等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
【禁忌】寇氏曰。朱砂但宜生使。火炼则有毒。若饵服。常杀人。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雄黄内容:味辛苦。性温。微毒。禀火金之性。得正阳之气以成。升也。阳也。
【主治】主寒热鼠 。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本经) 疗疥虫 。
疮。
毒。(别录)
疟疾寒热。
主恶疮。杀虫 嗽。血气虫积。
【归经】入肝胃二经。为解毒杀虫之品。(肝经气分药能化血为水)
【前论】保升曰。治病则二黄之功亦仿佛。大要皆取其温中搜肝。杀虫解毒祛邪焉耳。 雌 黄法土故色黄而主脾。
【禁忌】经疏曰。雄黄性热有毒。外用易见长。内服难免害。凡服之中病即止。无过剂 也。
<目录>卷八
重剂<篇名>石膏内容:味甘辛。性寒。无毒。禀金水之正。得天地至清至寒之气以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鸡子为使。恶巴豆。畏铁。
【主治】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 疮。
腹胀。
行热狂。头风旋眩。下乳。揩齿益齿。(大明) 除胃 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 【归经】入胃经兼入肺三焦二经。为泻热解肌之品。(三经气分药)
【前论】河间曰。石膏能发汗。又能止汗。 洁古曰。此乃阳明经大寒之药。善治本经 头疼牙痛。中暑潮热。消渴。然能寒胃。令人不热。非腹有极热者。不宜轻用。又有血虚发 热象 东垣曰。此足阳明药。仲景治伤寒阳明症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身以前胃之经也。胸前肺之 室也。邪在阳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气。所以有白虎之名。又治三焦皮肤大热。入 手少阳也。凡病脉数不退者宜用。胃弱者不可用。 宗 曰。胃主肌肉。肺主皮毛。石膏入 二经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色赤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斑重疹轻。要皆由于胃热 。然分阴阳二症。阳症宜用石膏。若内伤阴症见斑疹者。微红而稀少。此胃气极虚。逼其无 根之火游行于外。当补益气血。使中有主。则气不外游。血不外散。若作热治而用石膏。生 死反掌。无己曰。风阳邪。喜伤阳。寒阴邪。喜伤阴。营卫阴阳。为风寒所伤。则非轻剂能 散。必用重剂独散之。乃得阴阳之邪俱去。营卫之气俱和。是以大青龙汤以石膏为使。石膏 乃重剂。而又专达肌表也。又热淫所胜。佐以苦甘。知母、石膏之苦甘。可以散热。 庵 曰。伤寒有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二症。至为难辨。盖阴盛极而格阳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