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亦精气之余。降也。阴也。
【主治】主虚劳冷疾。小便遗数。漏精白浊。(大明)除鼓胀。明目清心。(甄权)滋肾 水。养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滋阴降火之品。
【前论】士材曰。秋石之咸。本专入肾。而肺即其母。故兼入之。时珍曰。古人惟取人 中白 【禁忌】 庵曰。若煎炼失道。多服误服。反生燥渴之疾。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紫河车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
【主治】主血气羸瘦。妇人劳损。面 皮黑。腹内诸病。渐瘦悴者。(藏器)治男女一 切虚损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血添精助气之品。
【前论】丹溪曰。河车治虚劳。当以骨蒸药佐之。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
【禁忌】经疏曰。凡精虚阴涸。水不胜火。发为咳嗽。吐血骨蒸盗汗等症。此属阳盛阴 虚。
以上补剂人部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鸭内容:味甘。性平。无毒。感金水之气而生。降也。阴也。
【主治】主补虚。除客热。止咳嗽。和脏腑。及水道。小儿惊痫。(别录)解丹毒。止 热 痢。
【归经】入肺肾二经。为益阴之品。(二经血分药并宜用白鸭)
【前论】葛可久曰。白毛乌骨者。为虚劳圣药。取金肃水寒之象也。青头雄鸭。则治水 利小 补最 气。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乌骨鸡内容: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补虚劳羸弱。治消渴。益产妇。治女人崩带。一切虚损诸病。大人小儿噤口 痢。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益阴补虚之品。(二经血分药功能退热)
【前论】时珍曰。乌骨鸡毛色不一。但观鸡舌黑者。则骨肉俱黑。入药更良。鸡属巽木。
骨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鸡肫皮内容:一名鸡内金。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泄痢。小便频遗。除烦。止热。(别录)止泄精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血。
(日 【归经】入肝脾大肠膀胱四经。为除热止烦之品。
【前论】吴球曰。一切口疮。用鸡内金烧灰敷之。立效。亦治谷道疮久不愈。烧灰研掺 如神 鳌按、肫即鸡之脾。乃消化水谷之物。其气通达大肠膀胱二经。故以之治水而水从小便 出也 脾积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鸡屎白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雄鸡屎乃有白。腊月预收之。白鸡乌骨者更良。素问作鸡矢。
【主治】主消渴。伤寒寒热。(本经)破石淋。及转筋。利小便。止遗溺。灭瘢痕。(别 录)治 器)下气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治水消胀气除积之品。
【前论】仲淳曰。王太仆云。本草鸡矢。并不治蛊胀。但能利小便。盖蛊胀皆生于湿热。
胀 治 鳌按、蛊胀由湿热而生。固已。然亦有因积滞而成者。屎白不但通利下泄。使湿热尽从 小便 也。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鹿茸内容:味甘咸。性温。无毒。禀纯阳之质。含生发之气而成。升也。阴中阳也。马勃为之使 。畏大黄。
【主治】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本经)疗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 肢 酸疼 近丈 血。赤 虚痢。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肝心包三经。为峻补下元真阳之品。(纯阳之物 生精补髓 养 血 益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鹿角内容:俗名毛鹿角。味咸。性温。无毒。杜仲为使。畏大黄。
【主治】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 气。
伤。烧 酒服一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肝心包三经。为补阳之品。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鹿角胶内容:一名白胶。味甘。性平。无毒。杜仲为使。畏大黄。
【主治】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本经)疗 吐 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作痛。多汗淋露。折跌伤 血。妇人服之令有子。治漏下赤白。(甄权)
【归经】入肾经。兼入心肝心包三经。为温补下元之品。
【前论】沈存中曰。凡含血之物。肉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必二十岁骨髓方坚。
麋 岂与凡血比哉。抱朴子曰。猎人得鹿。絷之取茸。然后毙鹿。以血未散故也。寇氏曰。鹿茸 最难不破。又不出血者。盖其力尽在血中故也。苏颂曰。鹿角要黄色紧重尖好者。以鹿角镑 屑。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或用蜜浸酒浸炙黄。熟用则益肾补虚。强精活血。若炼霜 熬膏 补阳 <目录>卷五
补剂下<篇名>麋茸内容:味甘。性咸。无毒。鹿属阳。麋属阴。
【主治】主风痹。止血。益气力。(别录)主阴虚劳损。一切血病筋骨腰膝酸痛。滋阴 益 肾。
丈夫 诜)
【归经】入肾经。为专补真阴之品。(滋阴养血茸角相同)
【前论】之才曰。麋茸角属阴。故治真阴不足。虚损劳乏。筋骨腰膝不仁。一切血液衰 少之 之。
【禁忌】经疏曰。阳气衰少。虚羸多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