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炒焦黄。
去菊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淫羊藿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得金土之气。而上感天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山药 为使。得酒良。
【主治】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本经)坚筋骨。消瘰 。下 部 有疮 中年 【归经】入命门经。兼入肝经。通入胃大肠三焦三经。为助阳益精之品。(真阳不足者 宜 之)
【前论】士瀛曰。茎中痛。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
鳌按、别录言久服无子。大明又治绝阴绝阳无子。何二说之相反欤。不知淫羊藿甘温益 阳。
而欲 【禁忌】经疏曰。凡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夹去叶四畔花枝。每斤用羊脂四两拌炒。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当归内容:味甘 辛苦。性温。无毒。禀土之甘味。天之温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中微阴也。恶 茹、面。畏菖蒲、海藻、牡蒙。
【主治】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无子。(本经)除客血内塞 。中风 沥血腰痛 及症瘕。
溶溶如坐水 【归经】入心肝脾三经。为养血润燥之品。(兼滑剂 血中气药 心经本药 治诸病夜 甚)
【前论】甄权曰。古方治产后恶血上冲。取效无急于此。凡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可以 补虚 须用 海 行 鳌按、韩 谓治痰以姜制。 庵又谓当归非治痰药。姜制亦臆说。夫当归固非治痰之品。
然 之 【禁忌】经疏曰。此性辛温。终是行走之性。故致滑肠。又其气与胃气不相宜。故肠胃 薄弱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石斛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土中冲阳之气。兼感春之和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陆英为 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主治】主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本经)平胃气。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 冷 痹弱 治发热自 【归经】入胃肾二经。兼入心脾二经。为除热益阴之品。(除脾胃湿热补益四经)
【前论】寇氏曰。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时珍曰。此乃脾及右肾之药。深师云。囊湿精 少。
【炮制】雷公曰。去根头。酒浸一宿。酥拌蒸半日。焙用。入补药乃效。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骨碎补内容:味苦。性温。无毒。得金气。兼得石气以生。一名猴姜。
【主治】主破血止血。补折伤。(本经)主骨中毒瓦斯。风血疼痛。五劳六极。手足不收。
上热 故治 【归经】入肾经。为补益之品。(入肾主骨 入血行伤 妇人血气药)
【前论】原礼曰。予尝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治久泄立止。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 虚。
【禁忌】经疏曰。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炮制】雷公曰。铜刀刮去黄毛。细切。蜜拌蒸一日。晒干用。若急用不蒸。只焙干亦 得也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续断内容: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得土金之气。兼禀天之阳气以生。可升可降。阳也。地黄为 恶雷丸。
【主治】主伤中。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本经)
女人 宣通 人产前 【归经】入肝肾二经。为专益筋骨之品。(腰肾要药 治胎产 续绝伤)
【前论】仲淳曰。欲行血理伤。当与当归、牛膝、肉桂、延胡索同用。欲止血疗崩中补 不足 则 【禁忌】经疏曰。禁与苦寒药治血病。及与大辛热药用于胎前。
【炮制】雷公曰。取根横切。又去向里硬筋。酒浸一伏时。焙用。备要曰。川产者良。
状如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干地黄内容:即今生地。味甘苦。性寒。无毒。禀仲冬之气。兼禀地之和气以生。降也。阴中阳 得清酒、麦冬良。恶贝母。畏莱菔、芜荑。
【主治】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生 者尤 宿食。补五 血。妇人崩中 病掌中热痛。脾 【归经】入心肝肾心包小肠五经。为滋阴凉血之品。(补肾要药)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熟地黄内容:味甘。微苦。性微温。无毒。降也。阴中阳也。忌莱菔、葱、蒜、诸血。得当归、
丹皮。和血止血。滋阴补髓。
【主治】主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填骨髓。利耳目。黑须发。生精养血。男子五劳 七伤 坐而欲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滋阴养血之品。(补血上剂 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
<目录>卷四
补剂上<篇名>生地黄内容:即今鲜生地。味甘。性大寒。无毒。
【主治】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搏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 折。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清火凉血之品。
【前论】雷公曰。采得即用者为生地黄。晒干收者为干地黄。以法制过者为熟地黄。海 藏曰 溺血 蒸九数 火之症 补肾。
王硕曰。男子多阴虚。宜熟 所生之处。熟地能补精血。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