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义》云∶性温,而调散冷气力甚速。虚弱不能饮食,宜此与木瓜、乌梅、缩砂、益 智、曲、 、盐、炒姜也。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白豆蔻内容:气热,味大辛,味薄气浓,阳也。辛,大温。无毒。
入手太阴经。
《珍》云∶主积冷气,散肺中滞气,宽膈,止吐逆,治反胃,消谷下气进食,去皮用。
《心》云∶专入肺经,去白睛翳膜。红者,不宜多用。
《本草》云∶主积聚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液》云∶入手太阴,别有清高之气,上焦元气不足,以此补之。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延胡索内容:气温,味辛。苦、辛,温。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破血治气,月水不调,小腹痛,暖腰膝,破症瘕。碎用。
《液》云∶治心气痛、小腹痛,有神。主破血,产后诸疾,因血为病者。妇人月水不调 ,腹中结块,崩漏淋露,暴血上行,因损下血。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茴香内容:气平,味辛。无毒。
入手足少阴经,太阳经药。《象》云∶破一切臭气,调中止呕下食。炒黄色,碎用。
《本草》云∶主诸 、霍乱及蛇伤。又能治肾劳, 疝气,开胃下食。又治膀胱阴痛,
香港脚,少腹痛不可忍。
《液》云∶茴香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云小肠也,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 壬。又手足少阴二药,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红蓝花内容:气温,味辛。辛而甘温苦,阴中之阳。无毒。
《象》云∶治产后口噤血晕,腹内恶血不尽,绞痛。破留血,神效。搓碎用。
《心》云∶和血,与当归同用。
《珍》云∶入心养血。谓苦为阴中之阳,故入心。
《本草》云∶主产后血晕,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其苗,生捣敷游肿。
其子,吞数粒,主天行疮子不出。其胭脂,主小儿 耳,滴耳中。仲景治六十二种风,兼腹 中血气刺痛,用红花一大两,分为四分,酒一大升,煎强半,顿服之。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良姜内容:气热,味辛,纯阳。
《本草》云∶治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反胃呕食,转筋泻痢。下气,消宿食。
《心》云∶健脾胃。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黄内容:气温,味甘,纯阳。甘,微温,性平。无毒。入手少阳经、足太阴经,足少阴、
命门之剂。
《象》云∶治虚劳自汗,补肺气,入皮毛,泻肺中火。如脉弦自汗,脾胃虚弱,疮疡 血脉不行,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去芦用。
《珍》云∶益胃气,去肌热,诸痛必用之。
《心》云∶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
《本草》云∶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 ,补虚;小儿百病,妇人 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
有白水 、赤水 、木 ,功用皆同。惟木 茎短而理横,折之如绵,皮黄褐色,肉中 白色,谓之绵黄 。其坚脆而味苦者,乃苜蓿根也。又云,破症癖,肠风血崩,带下,赤白 痢,及产前、后一切病,月候不调,消渴痰嗽。又治头风热毒,目赤,骨蒸。生蜀郡山谷、
白水、汉中,今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 与桂同功,特味稍异,比桂但甘平,不辛热耳。世 人以苜蓿根代之,呼为土黄 ,但味苦,能令人瘦,特味甘者能令人肥也。颇能乱真,用者 宜审。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 中州药也;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 。
今《本草》、《图经》只言河东者,沁州绵上是也,故谓之绵 。味甘如蜜,兼体骨柔 软如绵,世以为如绵,非也。别说云,黄 本出绵上为良,故《图经》所绘者,宪水者也,
与绵上相邻,盖以地产为“绵”。
若以柔韧为“绵”,则伪者亦柔。但以干脆甘苦为别耳。
东垣云∶黄 、人参、甘草三味,退热之圣药也。《灵枢》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 肤,肥腠理而司开阖。黄 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特益气异耳。亦在佐使。桂则通血也,能破血而实卫气,通 内而实外者欤。桂以血言,
一作色求,则 为实气也。恶鳖甲。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苍术内容:气温,味甘。
入足阳明、太阴经。
《象》云∶主治同白术,若除上湿、发汗,功最大;若补中焦、除湿,力小,如白术也 。《衍义》云∶其长如大拇指,肥实,皮色褐,气味辛烈,须米泔浸洗,再换泔浸二日,
去上粗皮。
东垣云∶入足阳明、太阴,能健胃安脾。
《本草》但言∶术,不分苍、白。其苍术别有雄壮之气,以其经泔浸、火炒,故能出汗 ,与白术止汗特异,用者不可以此代彼。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