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99页

捣烂。
敷金疮上。如瘀在腹内。顺流水绞汁服。即通。血皆化水。以生猪血试之可验。秋冬用干叶 亦可。冷痢白冻。五月五日采麻叶。阴干为末。每服二钱。小儿半钱。冷水调下。勿吃热物 。令人闷倒。只吃冷物。
〔论〕苎根味甘气寒。大能补阴而行滞血。是以补为行也。夫寒水在泉为咸化。此味兼 有土 能止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葫芦巴内容:一名苦豆。种出海南诸番。其国芦菔子也。今广州黔州俱有。不及舶上者佳。
夏结子。至秋采。
味苦。气大温纯阳。命门药也。主治元阳不足。肾脏虚冷。元阳衰冷。气潜伏不能归元 者。
效。
坠。
肉四 囊肿 渐明 无力。
顶合住 荞麦 服至 内消丸主之。沉香木香各半 五七十丸。盐酒下。
〔论〕 葫芦巴味苦大温。从水摄火。即从火温水。能敛互水火两肾之元阳。参之归元 主治 腰痛 并 (
于二 胱。
取 上 〔修治〕 入药淘净。酒浸一宿。晒干蒸熟。或炒过用。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恶实内容:即牛蒡子。又名鼠粘子大力子。所在有之。三月生苗。起茎高三四尺。四月开淡紫花 成丛。结实如枫球而小。萼上细刺。百十攒之。一球数十子。其根灰黪。大者如臂。七月采 子。十月采根。(濒湖)
\x子\x 气味辛平兼苦。阳中之阴。降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润肺散气。通十二经。明目补中 。除风伤喉痹。风热痰壅。咽膈不利。头面浮肿。治风湿隐疹。风毒肿 。散诸结节筋骨烦 热毒。消斑疹毒。疗咳嗽伤肺肺壅。利腰膝凝滞。方书治中风头痛。痛痹挛晕。目痛内外障 。
耳鼻舌痔。牛蒡味辛。金化。行肺为多。辛所以散。亦所以润也。与他寒剂之治热者不同。
盖风肿之毒。治须润之散之。未可直任寒剂。(类明)消散肿毒。须半生半熟用。以解表里。
(东垣)利血中之风热殊捷。第腹作微痛。须少服温剂同火酒散之。牛蒡至秋而成。得天地 清 凉之气。其治散风除热而解毒。(仲淳)同赤柽木为疹家要药。同浮萍等分为末。治风热瘾 疹 。薄荷汤下。每服二钱。日二服。同紫草犀角生地。治天行痘疮。血热干枯不得出。有神。
风热身肿欲裂。牛蒡子二两。炒研为末。每温水服二钱。日三服。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牛 蒡子一合。半生半炒为末。热酒服一方寸匕。痰厥头痛。牛蒡子炒旋复花等分为末。腊茶清 服一钱。日二服。咽膈不利。疏风壅涎唾。牛蒡子微炒。荆芥穗一两。炙甘草半两。为末。
食后汤服二钱。当缓缓取效。悬痈喉痛。风热上搏也。牛蒡炒甘草等分。水煎含咽。名启关 散。喉痹肿痛。牛蒡子六分。马兰子六分。为散。每空心温水服方寸匕。日再服。仍以牛蒡 子三两。盐二两。研匀炒热。包熨喉外。便痈肿痛。牛蒡子二钱炒研。入蜜一匙。朴硝一匙。
空心温酒服。风热攻手指历节。赤肿麻木。甚则攻肩背两膝皆痛。遇暑热则大便秘。用牛蒡 子三两。炒新豆豉羌活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
〔论〕 牛蒡春季生苗。初夏开花。七月采子。酝酿木火之气。以告成功于金。故其味 辛浓 却先 是谓 阳不 壅为 益阳 剂欤 淫者 化 治 已。抑 身。乃 之阴以 者。以 至所 皆 缪氏。性冷而滑利。痘疮家惟血热便闭者宜之。若气虚色白。自利泄泻者。勿服。痧疹 不忌 〔修治〕 用酒淘去沙土。又掠去浮面者。取沉重者。晒干。瓦器微炒。研细入药。须 酒浸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耳内容:一名苍耳。即卷耳也。所在有之。茎高四五尺。有黑斑点。叶如葵。四畔宽纽。七八 月开细白花。结实如珥 。外壳坚韧。刺毛密布。中列两仁。宛如人肾。
\x苍耳子\x 味甘苦。气温。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膝。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久 气。炒香浸酒服。去风补益。(濒湖)鼻渊流涕。苍耳子炒研末。每白汤点服一二钱。
\x苍耳茎叶\x 气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善通顶门连脑。主治大风癫痫。头风湿痹。毒在骨髓。
风毒。夏月采曝为末。水服一二匕。冬月酒服。或为丸。每服二三十丸。日三服。满百 病出如 疥成汁。或斑驳甲错皮起落。则肌如凝脂。( )和腊猪脂。封疔肿。出根。(
补暖去风驻颜。治皮肤风。令人肤革清静。用苍耳根由叶实。洗濯阴干。烧灰汤淋。
连两灶炼之。汁耗旋挹益之。周时不绝火。乃旋得霜。干瓷瓶收之。每早晚酒服二 头晕。苍耳叶晒干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下。日三服。若吐。则以蜜丸梧子大。每服 妇人血风攻脑。头旋闷绝。倒地不省。用苍耳草嫩心。阴干为末。酒服一钱。甚效 治痈疽发背肿毒疔疖。无头恶疮。一切风痒 疮杖疮。牙疼喉痹。五月五日采苍 洗净晒萎。细锉。以大锅五口。入水煮烂。滤去粗渣。布绢再滤。复入净锅。
火熬稠。搅成膏。新罐贮封。每以敷贴即愈。牙疼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 效。每日用酒服一匙。极有效。翻花恶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