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68页

诸本草)方书治消瘅。中风香港脚。目外 障。鼻舌。得苍术黄柏牛膝石斛薏苡。疗足弱顽痹。去下部湿热。多加金银花。佐以汉防己。
治下部一切湿疮。准绳治心脏中风。恍惚恐惧。闷乱语错。不卧。牛黄散方中用白藓皮。由 母以病子也。
〔论〕 白藓皮味始微咸。后微辛。后即纯苦。苦中复有微辛。本草言其气寒。夫咸应 入血。今苦寒之性。合之以辛而入血。宜能清散血中之滞热矣。经曰。肝臭臊。白藓皮之臭 绝膻。当是木气。且肝为藏血之脏。又为风脏。不独血虚能生风。即血滞者亦然。血之滞也。
不 观于采根以二月。入夏则虚恶。洵当专禀风木之用。而膻臭触人。又其根皮色白。木固藉金 气以达者。卢氏曰。脾以肝为用。亦可除湿。此之藉金气以达者。肝更藉肺为用。以致于脾 。脾因肝之血和。肺之气达。而湿热乃散。(如阴中肿痛及筋病不可屈伸。此肝病也。如黄 疸湿痹死肌。此脾与肺之病也。)大抵肝肾居下。其奏功虽多在下部。然未有脾肺之气不达 而能疗者也。
缪氏云。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弗用。
〔修治〕 水洗。去粗皮。
<目录>卷七\山草部<篇名>贯众内容:一本而众枝贯之。茎叶如凤尾。故草名凤尾。根名贯众。贯节贯渠。渠者魁也。根直 多枝。皮黑肉赤。三八月采之。曲者名草鸱头。其根曲而有尖嘴。黑须丛簇似狗脊而大。状 如伏鸱。
气叶苦。微寒。有毒。主治腹中邪热气。诸毒。解斑疹毒。杀三虫。治衄血下血。崩中 带下。产后血气胀痛。(皆泄热散结之功)根汁解毒软坚。能制三黄。化五金。伏钟乳结砂。
制汞。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怏斑散中用之)云贯众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热之毒。病因内 感而发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经也。为末。水服一钱。或煎浓汁连服。治鱼肋骨鲠。为 细末。水调一钱匙。治鼻衄。疫气发时。以此药置水中。令人饮此水。则不传染。荒年以煮 黑豆。服豆便可食百草木枝叶。诸般下血。肠风酒痢。血痔鼠痔下血。黑狗脊(须内肉赤色 者即贯众也)去皮毛。锉焙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或醋糊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四 十丸。女子血崩。贯众半两。煎酒饮之。立止。赤白带下。年深诸药不效者。贯众一个全用。
不锉。只揉去毛及花萼。以好醋蘸湿。慢火炙令香熟。候冷为末。空心米饮。每服二钱。甚 效。
〔论〕贯众多生山阴近水处。冬夏不死。且百叶俱贯于一根。禀阴之浓而能撤诸阳之毒 以出于外。故遇毒热则无不解。而多治血病也。绎海藏所云。非古分经之法。可以知其功之 所及。并其所不及。盖分经乃人物阴阳相为对待而酌治之理。兹味但解邪热之毒。为其性之 所独禀而已。
<目录>卷七\山草部<篇名>白头翁内容: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以状似得名。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七 月采根。阴干用。
苦辛而寒。气味俱浓。可升可降。能入血分。主血。为手足阳明经血分药。苦能下泄。
辛能解散。寒能除热凉血。得酒良。豚实为之使。治赤毒痢蛊痢腹痛极效。又治鼻衄。温疟 狂易。寒热症瘕积聚。项下瘤 。百节骨阴痛。疝偏坠。头秃膻腥。兼止金疮血出及痛。(皆 逐 〔论〕仲景治传经在厥阴。热痢下重者。主白头翁汤。以此味逐血疗 。而东垣又谓痢 下则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盖热传厥阴而痢。其入已深。热深而真阴失守。有分利如猪苓 汤。清解如白头翁。或攻下如大小承气。惟视其浅深缓急。期于祛热救阴而已。然则白头翁 于清解之中。导瘀行毒。使阳邪无伏留地。是乃所以救真阴也。即此可以类推其功矣。
缪氏云。凡滞下胃虚而不思食。及下利完谷不化。泄泻不由于湿毒者。忌之。
<目录>卷七\山草部<篇名>紫草内容:三月下子。九月子熟时刈草。春社前后采根。阴干。其根头有白毛如茸。未花时 采则根色鲜明。花过而采则黯恶。
气味甘咸寒。入手足厥阴足少阴经。功专凉血活血。利大小肠。主斑疹痘毒。治心腹邪 气。疗五疸。利九窍。味苦气寒。水乘火色。禀水气澄湛之体。捍格之用。凡心腹浊邪热气。
郁作五黄。损气闭窍者。力能捍格而澄湛之。(之颐)五疸者。湿热在脾胃也。湿热多在血 分。此味凉血除热。而又利 窍。故疸自愈。(仲淳)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塞者。
宜用。盖包络之血凉而热散。则胃与肝之血皆和。而大肠自利。直指方云。紫草治痘。能导 大便。使发出亦轻。得木香白术佐之。尤为有益。其已出而紫黑便闭者。亦可用。若已出而 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忌。(能令作泻)同红花子生地丹皮贝母甘草浓煎。加生犀角汁。
量儿大小。以四十九匙至半盏为度。治痘疮深红色。或紫或黑陷。干枯便闭。神效。若在一 朝及二朝内。稍有元气。虽危可生。并治痘疔痘毒。惟痘毒须加黄 金银花大力子。痘疮夹 斑疹者。加硬石膏麦冬知母竹叶一二剂。即去之。痈疽便闭。紫草瓜蒌实等分。新水煎服。
火黄身热。午后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