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60页

钱。姜枣同煎服。湿热黄胆。柴 胡一两。甘草二钱半。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煎至七分。任意时时服尽。
〔论〕 柴胡为少阳胆经药。甲木者少阳春升之气。胆气春升。则万化从之。所以十一 脏皆取决于胆也。夫胆属六腑之阳。而为地气之所生。经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
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又曰。胆者中精之腑。谓五腑皆行其浊化。
而 故五腑根五脏之阴以达阳。而胆即本腑之阴以达阳。五腑达其阳化而用在泻。胆腑亦达其阳 化而用在不泻。此乃半表半里之义。而柴胡为和解半表半里之剂也。其又为肝之引经药者。
夫肝下合于任。上会于督。与命门相火通。本脏固有阴阳也。然胆为甲阳。肝为乙阴。阳为 阴先。阴随阳转。所谓始于泉。下引阴气。鼓舞而升举之。在天地人之上者甲也。故柴胡能 和少阳胆气。即为肝之引经药也。其更属手少阳厥阴引经者。以三焦为元气之父。包络为阴 血之母。气血父母。即不外乎水火。水得交于火则气生。火得交于水则血生。此味引阴气而 上。使水得交于火。升降相因。(三阴之气至于肺。而阳中之阴自降。阳亦随阴以降矣。)引 阳气而下。使火得交于水。夫非手少阳厥阴之化欤。要知柴胡和解少阳。乃从泉下而畅其生 化者。是以功力所着。非徒畅阳。实能举阴。非徒畅郁阳以化滞阴。更俾阳倡而阴随和之。
故如郁气不达。化原不新。在肝胆则益。由肝胆而之脾胃则益。由脾胃还之肝胆并之他脏则 亦益。所谓春气升而万物安者也。然则六气之郁。升降俱不前。柴胡并能转其枢欤。曰。升 降不前。是当审乎谁为窒之者。而尤必参阴阳之虚实以为治也。盖下之阴裕。必藉阳之先导 以为上际。上之阳裕。亦必资阴之先导以为下蟠。此阴阳相依。以妙于升降。原有不得不然 者。如下之阴不能裕阳。上之阳不能裕阴。则升降之化原先亏。可期其升降相因以妙于气化 之推移乎。审是则柴胡为用。在于阳气之不达。而阳气不达。本于阴气之不纾。倘使阴气已 虚。本之则无。何可辄事升阳乎。又如元气下脱。虚火上炎。以及阴虚发热(此非气聚血凝 以致病乎寒热者)等类。非可妄投矣。
缪氏云。柴胡性升而发散。病患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炎者。同禁。第虚劳 一证。因虚而凝结其气血者固多。此不生则不化也。亦有外淫内伤。先凝结其气血以致虚者。
此 〔辨治〕 其根似芦。头有赤毛。其梢如鼠尾。长一二尺。(独窠长者好)香味甚佳。
凡使。上升用根。酒渍。中行下降用梢。宜生。外感生用。内伤升气。酒炒三遍。有咳汗者。
蜜水 <目录>卷七\山草部<篇名>前胡内容:最上者出吴中吴兴,其越衢婺睦等处者皆好。七八月采之。外黑里白。又寿春生者气 更芳烈。味亦浓苦。疗痰下气最胜。 延来者大类柴胡。(此即所谓北柴胡)但柴胡色赤而 脆。前胡色黄而软。为不同。根味甘辛有苦。气微寒。入手太阴手少阳足阳明经。阳中之阴。
降也。主治破结下气。推陈致新。(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续。为痰气 要药。)散心腹结气。膈上热实。疗痰满。胸胁中痞。反胃呕逆。气喘咳嗽。痰厥头风痛。
治伤寒寒热。及时气内外俱热。热邪骨节烦闷。并小儿一切疳气。同白前杏仁桑白皮桔梗甘 草。能豁风热痰壅喘嗽。下气。同羌活葛根柴胡黄芩栝蒌根。治时疫寒热。入礞石滚痰丸。
代黄芩。治一切实痰有殊功。
〔论〕柴胡始苦而后微甘。是从下而上。前胡折之有香气。其味始甘。次辛。辛后有苦。
苦 谓为得土金之气。而感秋冬之令者是也。(即其采根于七八月可征)第柴胡自下而上。致其 用于胃与肺。而前胡之自上而下者。亦致其用于胃与肺。故所治胸胁痞满。心腹结气。及寒 热邪气等病。功用概同。而实有不同者。一升阳于上。为元气之春夏。一降阳于下。为元气 之秋冬也。大抵前胡下气之功。先在散结。(凡阴之不降。皆由阳结。散结者就阳中而散之。
故能与柴胡皆致其功于胃与肺也。)凡外淫之侵其正气者。皆能令结。但邪盛而暴者。为即 结。邪轻而缓者。久则结。气结则化热。必借此散结之用。使邪得去而后可以奏功。即内伤 气实而结者。亦堪推此义以投之。惟中气虚而结。与阴虚而气结为病者。未可漫尝尔。
缪氏云。前胡能散有余之邪热实痰。而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虚火煎阴。凝痰发咳。
或 〔辨治〕 野蒿根其形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苦。若误用令人反胃不受食。真前胡味甘 微苦。皮黑肉白。有香气。凡使。水洗。刮去黑皮并芦。或用竹沥浸润晒干。
<目录>卷七\山草部<篇名>防风内容:出齐州龙山者最胜。青兖淄州者亦佳。九月采用。(不止用根。故通身采。)味辛而甘 。气温而浮。气浓味薄。升也。阳也。手足太阳经本药。又行足阳明太阴二经。为肝经气分 药。(洁古更言治上焦风邪。泻肺实。其义可合为一欤。盖肺统气者也。气者水火之所合化 也。气所合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