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6-本草述钩元-第182页

br>属者。虽各司其职。然温凉寒 寒热而胥宜。所谓全其风化之 治有余之邪。却非专治外邪。
之郁。轻则以木香香附调之。
山栀龙胆草之类抑而收之。是 之化。从风木之本而治之也。
〔修治〕 不拘早晚蚕。但用白色而条直者。(颂)去嘴足。微炒。或去丝嘴。炒过用。
肆中 <目录>卷二十七\虫部<篇名>原蚕内容:原。再也。谓再养者。又名晚蚕夏蚕热蚕。正取第二番所出。时当火令也。用蛾 必取原蚕。蚕砂亦当取之原蚕。惟僵蚕不拘早晚耳。其三出以至七八出者。不宜入药。
\x雄蛾\x 味咸。气温热。主益精气。强阴道。暖水脏。止泄精尿血。治遗精赤白浊。原蚕 晚蚕第一番出者。其子再复出为二蚕。(此说精审)此二蚕之种蛾性最淫。出茧便媾。
入肾。性能助阳。(仲淳)治阳痿。未连蚕蛾二升。去头翅足。炒为末。蜜丸梧子大。每 服一丸。有效。饮菖蒲酒则力减。遗精白浊。晚蚕蛾焙干。去翅足。为末。饭丸绿豆 服四十丸。淡盐汤下。此丸常以火烘。否则易历(音枚)湿。血淋疼痛。晚蚕蛾为末。
服二钱。蚕蛾散。止血生肌。治刀斧伤创。血出如箭。晚蚕蛾炒为末。敷之即止。
〔论〕 蚕属火而有金。火固金之主也。乃以食桑叶者。合于水土之精气。如经所谓阳 中之 仍引 以化 蚕雄 强阴 阳。
亦可 缪氏少年阴痿。由于失志者。不宜。阴虚有火者。忌。
〔修治〕去翅足。炒用。
\x沙\x 味辛甘。气温。别录治肠鸣。热中消渴。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遂。皮肤顽 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脚腰冷疼。(藏器)纲目去风胜湿。疗女子血崩血闭。熨风法。
用 处卧 蚕砂炒一两。伏龙肝半两。阿胶一两。为末。空心。温酒调服二三钱。腹中症瘕 柴灰。淋汁煮鳖肉。丸服。
〔论〕 蚕砂在别录言主热中。而藏器疗诸冷病。夫冷热异治。其谁适主耶。曰。前论 所谓 瘀血 又 迟而 由于 化湿 缓也 \x蚕茧\x 用已出蛾者。
气味甘温。 止消渴反胃。疗头疳疮。及下血血淋血崩。治痈肿无头。烧灰酒服。次日 即破。痈疽代针。用一枚即出一头。二枚即出二头。神妙。煮汤。治消渴。古方甚称之。丹 溪言 相同 分为 \x蚕蜕\x 气味甘平。主血病。妇人血风。治目中翳障及疳疮。
〔辨治〕医家多用初出蚕子壳在纸上者。其实当用老蚕眠起所蜕皮。入药微焙用。
(蚕连) 蚕纸也。治肠风泻血。崩中带下。小便淋闭。及牙宣牙痈。牙疳喉痹。蚕 蜕皮蚕连 炒焦。槐子 效。走马牙 咽津。
〔论〕 蚕蜕及连。何以取治血证。盖血本于火。金水合而后生化者也。早蚕得金水清 化之 伙矣 〔总论〕 蚕之用有三。早蚕得金水清化之气。而能胜亢阳之伤阴。故茧也。蜕也。连 也 茧者 拘早 (附)缲丝汤(已见卷一水部) 治消渴大验。
\x丝绵\x 新绵烧灰。主吐血衄血下血崩中带下疳疮脐疮 耳。(濒湖)肠风下血。旧绵烧灰。
壳麸炒。等分。入麝少许。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血崩不止。好绵及妇人发共烧存性 百草霜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酒下。或加棕灰。又方。用白绵莲花心当归茅花红花各一 以白纸裹定。黄泥固济。烧存性。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食前好酒服。
煮汁服。治消渴。并产妇脬损。洗痘疮溃烂。烧灰。止血痢下血。吐血血崩。固脬散。
治产妇脬损。小便淋沥不断。黄丝绢三尺。以炭灰淋汁。煮至极烂。清水洗净。入黄蜡五钱。
蜜一两。茅根二钱。马勃末二钱。水一升。煎一盏。空心顿服。服时弗出声。出声 〔辨治〕 此乃蚕吐黄丝所织。非染成黄色也。
<目录>卷二十七\虫部<篇名>蝎内容:形如木 。八足而长尾。有节色青。长尾为虿。短尾为蝎。出青州者佳。蝎螫人。泥水 敷之。或画地作十字。取其上土。水服五分。螫在手足。以冷水渍之。稍暖即易。螫在身。
以水浸布拓之。皆验。(陶隐居)
味咸甘辛。气温平。入足厥阴经。头先咸甘。后辛甘。辛无优劣。尾先咸甘。后辛。又 苦。
遂。
下。
阴诸 引诸 下。治 无灰 以薄 筋节 已透 攻脐 每 进 〔论〕蝎色青。多产于东方。赋风木之专气。其味甘不敌辛。气之平者亦为辛。是风木 之气 在散 能舍 补土奏功 化气于金 下言金气 之气以生 导之。即 〔修治〕 紧小者佳。有用全者。有用尾者。尾力尤切。盖蝎味在尾居多。且带有苦。
合于 <目录>卷二十七\虫部<篇名>斑蝥内容:斑应作 。因甲上有青黑斑点。俗又名斑猫。大如巴豆。八九月在豆叶上食其汁。
气味辛寒。有大毒。主瘰 。破石癃。并血疝便毒。拔疔毒。疗 犬伤。方书治蓄血胀 满痿 结而走 瘰之毒 如烂肉 。用肥 贝母末二 腹疼。勿 滑石五 泻煎饮 〔论〕 斑蝥多用于外治。内服者止以破石癃。逐血积。大抵能破阴结而直溃其所结之 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