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服)冲和膏。(杨清叟仙传方)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诸肿毒。冷热不明者。紫荆皮炒五两。
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炒二两。生白芷一两。木蜡炒一两。为末。用葱汤调。热敷。葱能散 气血。得热则行也。疮不甚热者。酒调之。痛甚者。筋不伸者。加乳香。此方温平。不偏寒 热。紫荆皮乃木之精。破血消肿。独活乃土之精。动血止风。拔骨中毒。去痹湿气。赤芍乃 火之精。生血止痛。木蜡乃水之精。消肿散血。(同独活能破石肿坚硬)白芷乃金之精。生 肌止痛。盖血破则不硬。血动则不壅。血生则不死。血散则不凝。数者合而奏效乃神也。上 方以菖蒲换木蜡。并治偏正头风肿痛并眼痛。敷法同。妇人血气。紫荆皮为末。醋糊丸樱桃 大。每用酒化服一丸。鹤膝风挛。紫荆皮三钱。老酒煎服。日二次。发背初生。一切痈疽皆 治。紫荆皮为末。酒调箍住。自然撮小不开。内服柞木饮子。乃救贫良剂也。
〔论〕 紫荆木皮花实皆紫。其入营而效用可知。第诸味之活血者。多属辛温。其解毒 者。多属苦寒。兹味活血而解毒。则非苦寒。亦非辛温。本草谓其气平。平即凉也。或者尤 切于解毒之用。濒湖取蜀产味苦如胆者。以苦主涌泄故也。活血解毒功能并奏。则血瘀而有 热者。用之诚宜。
〔修治〕 入药以川产。紫色而浓味苦如胆者。为胜。
<目录>卷二十四\枳<篇名>柞木内容:即凿子木。可为凿柄者。心理皆白。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韧。经冬不凋。其木及叶丫。
皆有针刺。
\x皮\x 味苦酸涩。气平。性善达下。主利窍。治黄胆。(烧末。水服方。寸匕。日三。)难产催 生。疗鼠 。黄胆因湿热郁于肠胃而发。此药苦燥湿。微寒除热。下走利窍。则湿热皆从小 便出矣。同鱼鳔人参千里马(草鞋底当脚跟剪切草)百草霜牛膝白芷当归益母草。为催生圣 药。难产催生。柞木饮。不拘横生倒产。胎死腹中。屡效。用大柞木枝一尺。洗净。大甘草 五寸。并寸折。以新汲水三升半。同入新砂瓶内。三重纸封紧。文武火煎至一升半。待腰腹 重痛坐草时。温饮一小盏。便觉下体开豁。如渴。又饮一盏至三四盏。下重便生。更无诸苦。
切不 \x叶\x 主治肿毒痈疽。柞木饮。治诸般痈肿发背。用干柞木叶干荷叶中心干萱草根甘草节地榆 各四两。细锉。每用半两。水二碗。煎一碗。早晚各一服。已成者。其脓血自渐干涸。未 者。其毒自消散也。忌一切饮食毒物。
<目录>卷二十四\枳<篇名>鬼箭羽内容:又名卫矛。齐言箭羽为卫。是物干有直羽。若矛刃自卫之状。而燔之遣祟。故名。生山 石间。小株成丛。嫩条上有羽如箭。
味苦酸涩。气寒。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蛊疰。治中恶腹痛。妇人血 气大效。通月经。破症结。止崩带。杀腹脏虫。及产后血绞腹痛。古方治恶疰在心。痛不可 忍。有鬼箭羽汤。又卒暴心痛。忽中恶气毒痛。大黄汤亦用之。(颂)
凡妇人产后血晕血结。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少腹。或连于胁肋。四物倍当归加鬼箭羽红 花去胡索各一两。为末煎服。
〔论〕 本经鬼箭羽。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 之毒以病于血者。第方书治女子经闭。有牡丹皮散。而治男子胀满。有见 丸。则固非专治 女子血病也。大抵其功精专于血分。女子以血为主。较之取效于男子更为切中耳。
<目录>卷二十五\寓木部<篇名>茯苓内容:山中古松。久为人斩伐。其枯折槎 。枝叶不复上生者。谓之茯苓拨。即于四面丈 余地内。以铁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可拔。乃掘取之。其拨大者。茯苓亦大。(颂)
甘淡而平。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东垣曰。降也。阳中之阴。(甘和而淡。淡为天 之阳。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通水道。二说固相合。)白者入手太阴 足太阳气分。赤者入足太阴手少阴太阳气分。补心益脾。白优于赤。通利小肠。赤亦胜白。
(仲淳)诸本草和中益气。除湿理脾。调脏气。开腠理。逐水准火。生津导气。开胸腑。治 胸胁逆气。心下结痛。安心神。止忧恚惊悸。消痰润肺。止咳逆。利胸中痰水。愈消渴及呕 吐。并大肠淋沥。水肿淋结。伐肾邪长阴。治肾积奔豚。利腰膝间血。疗遗精白浊。酒浸。
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童元。(海藏)茯苓补虚劳。多在心脾之有准。(东垣)小便多者能止。
结者能通。(又)伐肾邪者。小便数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 走气。(海 伐肾邪。取其淡而利窍。以平其气也。(类明)茯苓分阴阳而导湿。盖病于湿则阴阳混淆。
升降之职不行焉。茯苓气薄。为阳中之阴。上行导气。下行利水。故阴阳分判。而湿淫平也。
(又)茯苓利水。何又生津。讵知清阳上布。故浊阴下行。而气乃化。津乃生。经曰。脾主 为胃行其津液。是岂脾无真阳之运化。而能生胃中之津液哉。即此可悟茯苓除湿之义。凡药。
气重者主气 亦能补虚固肾。(文清)成于阴而生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