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烂。绵纸 包。压取油。作然点灯。吹灭熏鼻中。或用热烟刺入喉内。即时出涎或恶血。便苏。 又舌 上无故出血。以熏舌之上下。自止。
<目录>卷二十三\乔木部<篇名>干漆内容:出汉中金州梁州者最善。益州广州浙中者次之。五六月。刻木取汁液干之。即曰 干漆。状如蜂房。但性急易燥。热则难干。无风阴润。虽严寒亦易燥也。
味辛苦咸。气温。有毒。气味俱浓。通行肠胃。入肝行血。降也。阳中阴也。 本经主 绝伤。续筋骨。填髓脑。安五脏。(丹溪言其性急而飞补。用之中节则积滞去后。补性内行。)
疗五缓六急。风寒湿痹。 诸本草消瘀血痞结。(削年深坚积。破日久凝瘀。)治腰痛。女 子疝瘕。经脉不通。利小肠。杀三虫。 方书于虚劳传尸。反胃蓄血。心痛胃脘痛。胀满着 痹。拘挛盗汗等证用之。 凡瘀血得之。即化成水。(仲淳) 大抵损伤一证。专从血论 。血属有形。形质受病。为痞结。为绝伤。惟兹味捷入血分而消之。则绝伤自和。绝伤和则 筋骨自续。而髓脑自足矣。凡风寒湿痹。多病于血滞。此痿缓痹急所由成也。至于腰痛疝瘕 。何一非此味通行经脉之治乎。(仲淳) 同 虫桃仁当归红花苏木丹皮灵脂延胡牛膝。治 腹中瘀血作痛。或产后感寒。恶露未尽。结成痞块作痛者。加入干姜泽兰。 同楝根鹤虱槟 榔锡灰薏苡根乌梅龙胆草。能杀肠胃诸虫。 同牛膝丹皮续断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延胡鳖 甲。治女子月闭因于瘀血。脐腹作痛。其畏寒而不发热口渴者。可加桂。 同 叶半枝莲 生地胡麻荆芥首乌天冬苦参。疗紫云风。 入大黄 虫丸。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
肌 为末。米饮服一字至一钱。 女人月水不通。脐下坚如杯。时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血 瘕。(若是肉症。不可治也。)千金方用干漆一斤烧研。生地黄二十斤取汁。和煎。至可丸丸 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酒下。
〔论〕 漆之味甚辛而属金。第其湿者在燥热则难干。得阴湿则易干。似兼乎水火之用。
而有得于水为火用。火为水用。以成其气化者。丹溪谓属金而有水与火。良不谬也。其治瘀 血而破坚积。由积之坚者皆属阴。不外于血之属也。夫血原于水而成于火。恃有金为水母。
又为火妻。水火合于金。然后水为火用。而血之生机在此。火为水用。而血之化机亦在此。
兹物取其活血。只取其化机之流畅尔。以属金之物而有水火。火为之夫。水为之用。液之所 以化血者在是。故遇燥热则难干。火金之化气俱胜也。如以金水值水。斯化机为之息而易干 矣。(漆遇蟹则化水。可以征其化机之息。盖蟹固全得其气于金水者。)要惟兹物得乎化机之 全。能化即能生。所以活瘀血。破坚积。而便为补益。不然何以异于破血诸味。而本经且谓 其治绝伤续筋骨乎。至于用之必须炒熟者。以其禀火金之兼气以达水。不能无毒。(火金相 搏。则未免有毒。) 炒用所以去毒耳。
缪氏云。瘀血得干漆即化水。其消散之功可知。凡经闭非有瘀血结块阻塞者。切勿轻饵。
〔修治〕 须捣碎炒熟入药。不尔损人肠胃。若是湿漆煎干更好。亦有烧存性者。
<目录>卷二十四\灌木部<篇名>桑内容: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而浓。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
俱取土内嫩根。剥皮用。
桑根白皮 气味甘辛寒。甘浓而辛薄。(有兼苦者。有兼辛者。必择用辛者乃合。)可升 可降。阳中阴也。入手太阴经。 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
崩中绝脉。补虚益气。治肺气喘满。虚劳客热头痛。及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调中下气。
消痰开胃。煮汁饮。利五脏。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方书治咳嗽嗽血吐血。鼻气耳聋 。声喑口病。中风往来寒热。虚劳发热。反胃胁痛。挛痹行痹香港脚。消瘅黄胆。泄泻。大小 便不通。小便不禁。溲血淋。肠鸣痫。 桑根皮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泻邪即所以补正也 。(天益) 桑根皮虽入五脏。而以脾为主。盖伤中者。中土受伤。以致五脏劳极耳。羸瘦 即肉极。崩中绝脉即脉极。补虚者补脾土之虚。益气者益中央之气也。(之颐) 甘以固元 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东垣) 钱乙泻白散。治肺热咳喘。面肿身 热。用桑根皮炒一两。地骨皮焙一两。炙甘草五钱。每用一二钱。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后 温服。此方乃泻肺诸方之准绳。罗氏谓泻肺火邪。非泻肺气是也。 得天麦冬贝母沙参百部 五味子款冬薄荷甘草枇杷叶。为治嗽要药。 得芍药薏仁木瓜茯苓橘皮赤小豆。为治水肿之 神剂。 咳嗽吐血甚者。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刮去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 干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消渴尿多。入地三尺桑根。剥取白皮。炙黄黑。锉。以水煮浓 汁。随意饮之。亦可少入米。勿用盐。 产后下血。桑白皮炙。煮水饮之。 小儿火丹。桑 根白皮煮汁浴之。或为末。羊膏和。涂之。
〔论〕 本经言桑根白皮补益功甚巨。按典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