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服二钱。
白术四 〔论〕 海金沙不开花。其专气钟于叶。叶上复钟此沙。黄赤色。夫沙不同于花实之吐。
惟 也。
赤非 水道 为病 矣。
其性淡渗。而无补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仲淳)
〔修治〕 七月收其全科。日中曝之。稍干。以纸衬承。用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且 曝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灯心草内容:产姑苏陆地。丛生。茎圆细而长直。其瓤虚白。
气味甘淡平寒。入心小肠二经。阳也。 主降心火。通气泻肺。治阴窍不利。疗五淋。
行水 体浮用 能通利热气 壳中。封固。
灯心灰二钱。
〔论〕 降心火通气。为灯心草专长。心火降则肺气下行而气通。心主血。火降气通则 血和 窍肝 气之 为火用。则气不化。而血亦不和。灯心降心火。而令肺金得为之用。故其功如此。
〔修治〕 是物难研。以粳米粉浆染过。晒干研末。入水澄之。浮者灯心也。晒干用。
又 最 方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天名精内容:即皱面草。一名蚵 草。根名杜牛膝。子名鹤虱。并根苗而言。则为天名精。 嫩苗 绿色。似皱叶菘芥。微有狐气。长则起茎。开小黄花如野菊。结实如茼蒿。子亦相似。最粘 人衣。狐气尤甚。炒熟则香。其根白色。如短牛膝。 一名地菘。(菘即白菜)与 易混。
但 草反面叶筋三条。毛多而软。天名精叶反面筋多。毛少而带硬。为异。
\x叶\x(根苗同)
味苦微辛。微甘。气寒。有小毒。生汁吐人。 除胸中结热。去痹。下血止 血瘕欲死。利小便。擂汁服之。吐痰止疟。杀三虫。 之敷诸肿毒及蛇咬。亦治 疗口紧喉痹。取汁漱之。止牙痛。(诸本草)凡男妇乳蛾肿痛。小儿急慢惊风。牙 不省人事者。取皱面草连根。(即杜牛膝)洗净捣烂。入好酒。绞汁灌之。良久即苏 渣敷项下。或醋调搽亦可。 咽喉肿塞。痰涎壅滞。水不可下者。地菘连根叶捣汁。
入。去痰最妙。 缠喉风肿。蚵 草细研。生蜜和丸弹子大。每噙一二丸即愈。干者 蜜丸亦可。 恶疮肿毒。地菘捣汁。日服三四次。
〔论〕 天名精味苦胜于辛。辛又胜于甘。苦下泄。辛横散。辛苦合于甘。则入血而逐 热散 之所 \x鹤虱\x 气味苦辛凉。有小毒。 杀虫方中。最为要药。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王不留行内容:又名禁宫花。翦金花。金盏银台。所在麦地中有之。茎叶俱青。苗高一二尺。三 红白小花。如铎铃状。结实如灯笼草。壳有五棱。内包一实如豆大。实内细子如菘。
黑。正圆如细珠。
\x苗子\x 气味苦甘平。阳中之阴。入足厥阴经。 治风毒。通血脉。除风痹内塞。止心烦鼻 利小便。下乳汁。女子血经不匀及难产。疗痈疽恶疮。并金疮止血逐痛。 能走血分。
明冲任之药。俗有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之语。可以见其性矣。昔一妇患淋 诸药不效。用翦金花十余叶。煎汤服之。病减八分。再服而愈。(濒湖) 仲景治金疮 王不留行散。贞元广利方。治诸风痉。有王不留行汤。皆最效。 同漏芦贝母鲮鲤甲青 药山慈菇山豆根栝蒌根。治乳岩乳痈。 同穿山甲白芷通草猪蹄汁煮服。下乳。 涌泉 治乳少因气郁者。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麦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后 猪蹄羹。仍以木梳梳乳。日三次。 疔肿初起。王不留行子为末。蟾酥丸黍米大。每 酒下。汗出即愈。
〔论〕 王不留行禀土金火之气。故味苦甘平。平者辛也。其气应温。苦能泄。辛能散。
甘 殊 更司小水故也。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虎杖内容: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一名苦杖。又名杜牛膝。茎似荭蓼。叶圆似杏。枝黄似 似菊。色似桃。所在有之。三月生苗。七月开花。至九月方已。乃结实。
\x根\x 味甘微苦。气微温。 主血瘀症结。破风毒结气。并风在骨节间。 煮酒服之。治大热 烦躁。利小便。压一切热毒。焙研。炼蜜为丸。陈米饮服。治肠痔下血。研末酒服。治产后 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同煎为饮。色如琥珀。甚甘美。
虚胀雷鸣。四肢沉重。亦治丈夫积 渣。入醇酒五升。煎如饧。每服一 一合。以水五合。煎一盏。去渣。入 可忍。溺器中下沙石。剥剥有声。百 〔论〕 虎杖行血。似与天名精类。疗风似与王不留行类。观其最解暑毒。是从血所生 化之原以除结热。故手厥阴之血脏。与足厥阴之风脏。其治如鼓应桴也。 又按虎杖。一名 苦杖。方书用治诸淋。又名杜牛膝。丹溪疗老人气血受伤之淋。亦以为要药。于补剂中用之 。然则谓虚人服之有损者。与补剂并行。其庶几乎。
<目录>卷九\隰草部<篇名>鳢肠内容:又名旱莲草。金陵草。下湿地处处有之。苗似旋复。而花白细者。鳢肠也。一种 结房如莲者。乃小莲翘也。二种折其苗。皆有汁出。须臾而黑。
\x草\x 气味甘酸平。纯阴之草也。入肾入肝。亦入胃与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