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字为药,今人遂呼 为山药。如此则尽失当日本名,虑岁久以山药为别物,故书之。此物贵生干,方入药。其法 ∶冬月以布裹手,用竹刀子剐去皮,于屋檐下风迳处盛竹筛中,不得见日色。一夕干五分,
俟全干收之,惟风紧则干速。所以用干之意,盖生湿则滑,不可入药,熟则只堪啖,亦滞气 。余如经。
<目录>卷七<篇名>菊花内容:近世有二十余种,惟单叶花小而黄,绿叶色深小而薄,应候而开者是也。《月令》所 谓菊有黄华者也。又邓州白菊,单叶者亦入药,余医经不用。专治头目风热。今多收之作枕 。
<目录>卷七<篇名>甘草内容:枝叶悉如槐,高五六尺,但叶端微尖而糙涩,似有白毛。实作角生,如相思角,作一 本生。子如小扁豆,齿啮不破。今出河东西界,入药须微炙,不尔,亦微凉。生则味不佳。
<目录>卷七<篇名>人参内容:今之用者,皆河北榷场博易到,尽是高丽所出,率虚软味薄,不若潞州上党者味浓 体实,用之有据。土人得一窠,则置于版上,以色丝缠系,根颇纤长,不与榷场者相类。根 下垂有及一尺余者,或十歧者。其价与银等,稍为难得。
<目录>卷七<篇名>石斛内容: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今人多以木斛浑行,医工亦不能明辨 。世又谓之金钗石斛,盖后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经,将木斛折之,中虚,如禾草,长尺余 ,但色深黄光泽而已。真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目录>卷七<篇名>牛膝内容:今西京作畦种,有长三尺者最佳。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嚼烂罨之,即 出。
<目录>卷七<篇名>细辛内容:细辛用根,今惟华州者佳,柔韧,极细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椒。治头面 风痛,不可阙也。叶如葵叶,赤黑,非此,则杜蘅也。杜蘅叶形如马蹄下,故俗云马蹄香。
盖根似白前,又似细辛。襄、汉间一种细辛,极细而直,色黄白,乃是鬼督邮,不可用。
<目录>卷七<篇名>柴胡内容:《本经》并无一字治劳,今人治劳方中鲜有不用者。呜呼!凡此误世甚多。尝原病劳 ,有一种真脏虚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故曰劳者牢也。当须斟酌用之,如《经验方 》中,治劳热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无不效。热去,即须急已。若或无热,得此 愈甚,虽至死,人亦不怨,目击甚多。《日华子》又谓补五劳七伤。《药性论》亦谓治劳乏 羸瘦。若此等病,苟无实热,医者执而用之,不死何待!注释本草,一字亦不可忽,盖万世 之后,所误无穷耳。苟有明哲之士,自可处治。中下之学,不肯考究,枉致沦没,可不谨哉 ?可不戒哉!如张仲景治寒热往来如疟状,用柴胡汤,正合其宜。
<目录>卷七<篇名>薏苡仁内容:此李商隐《太仓铭》中所谓“薏苡似珠,不可不虞”者也,取仁用。《本经》云∶ “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 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凡 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盖受寒即能止人筋急。受热,故使 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又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目录>卷七<篇名>车前内容:陶隐居云∶其叶捣取汁服,疗泄精。大误矣!此药甘滑,利小便,走泄精气。经云∶ 主小便赤,下气。有人作菜食,小便不禁,几为所误。
<目录>卷七<篇名>茺蔚子内容:叶至初春亦可煮作菜食,凌冬不凋悴。唐武后九烧与灰入紧面药。九烧之义,已具 冬灰条中。
<目录>卷七<篇名>木香内容:专泄决胸腹间滞塞冷气,他则次之。得橘皮、肉豆蔻、生姜相佐使绝佳,效尤速。又 一种,尝自岷州出塞,得生青木香,持归西洛。叶如牛蒡但狭长,茎高三四尺,花黄,一如 金钱,其根则青木香也。生嚼之,极辛香,尤行气。
<目录>卷七<篇名>菟丝子内容:附丛木中,即便蔓延花实,无绿叶,此为草中之异。其上有菟丝下有茯苓之说,未 必耳,已于茯苓条中具言之。
<目录>卷七<篇名>巴戟天内容:巴戟天本有心,干缩时偶自落,或可以抽摘,故中心或空,非自有小孔子也。今人 欲要中间紫色,则多伪,以大豆汁沃之,不可不察。外坚难染,故先从中间紫色。有人嗜酒 ,日须五七杯,后患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大黄一两 ,锉、炒,同为末,熟蜜为丸,温水服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
<目录>卷八<篇名>肉苁蓉内容:《图经》以谓“皮如松,子有鳞”。子字当为壳,于义为允。又曰∶“以酒净洗,
去黑汁作羹”。黑汁既去,气味皆尽。然嫩者方可作羹,老者苦。入药,少则不效。
<目录>卷八<篇名>蒺藜内容:蒺藜有两等∶一等杜蒺藜,即今之道旁布地而生,或生墙上,有小黄花,结芒刺,此 正是墙有茨者。花收摘荫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温酒调服,治白癜风。又一种 白蒺藜,出同州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