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2-本草经解-第4页

口干怔忡。同牛膝。治腰膝痛。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淫羊藿】
内容:气寒。味辛。无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羊脂拌炒)
淫羊藿气寒。禀天冬令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辛无毒。得地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 肺经 。气味降多于升。阴也。阴者宗筋也。水不制火。火热则筋失其刚性而痿矣。淫羊藿入肾而 气寒。寒足以制火而痿自愈也。绝伤者。阴绝而精伤也。气寒益水。味辛能润。润则阴精充 也。茎。玉茎也。痛者火郁于中也。热者清之以寒。郁者散之以辛。所以主茎中痛也。小便 气 化乃出。辛寒之品。清肃肺气。故利小便。肺主气。肾统气。寒益肾。辛润肺。故益气力也 。气力既益。内养刚大。所以强志。盖肾藏志也。
制 方: 淫羊藿浸酒。治偏风不遂。水涸腰痛。同五味、覆盆丸。治三焦咳嗽。专为末泡汤漱。
治牙 痛。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巴戟天】
内容:气微温。味辛甘。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 气。(酒焙)
巴戟天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阳 明燥 金 胃经。气味俱升。阳也。风气通肝。巴戟入肝。辛甘发散。主大风邪气。散而泻之也。阴 者宗筋也。宗筋属肝。痿而不起。则肝已全无鼓动之阳矣。巴戟气温益阳。所以主之。盖巴 戟治阳虚之痿。淫羊藿治阴虚之痿也。肝主筋。肾主骨。辛温益肝肾。故能强筋骨也。胃者 五脏之原。十二经之长。辛甘入胃。温助胃阳。则五脏皆安也。胃为中央土。土温则中自补 矣。肾统气而藏志。巴戟气温益肝。肝者敢也。肝气不馁。则不耗肾。而志气增益也。
制 方: 巴戟天同五味、苁蓉、山茱萸、鹿茸、柏仁、杞子、补骨脂。治阴痿。同鹿角、柏仁、
天冬、
远志、莲须、覆盆、黄柏。治夜梦鬼交泄精。同熟大黄。治饮酒人脚 。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肉苁蓉】
内容:气微温。味甘。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 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洗去甲用)
肉苁蓉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 阴脾 经。色黑而润。制过味咸。兼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浊。降多于升。阴也。填精益髓。又名 黑司命。五劳者。劳伤五脏之真气也。劳者温之。苁蓉气温。所以治劳也。七伤者。食伤。
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之七伤也。七者皆伤真阴。肉苁蓉甘温滑 润。能滋元阴之不足。所以主之也。中者阴之守也。甘温益阴。所以补中。茎。玉茎也。寒 热痛者。阴虚火动。或寒或热而结痛也。苁蓉滑润。滑以去着。所以主之。五脏藏阴者也。
甘温润阴。故养五脏。阴者宗筋也。宗筋属肝。肝得血则强。苁蓉甘温益肝血。所以强阴。
色黑入肾。补益精髓。精足则气充。故益精气。精气足则频御女。所以多子也。妇人症瘕。
皆由血成。苁蓉温滑而咸。咸以软坚。滑以去着。温以散结。所以主之也。久服。肝脾肾精 充足。所以身轻也。
制 方: 肉苁蓉同白胶、杜仲、地黄、当归、麦冬。治妇人不孕。同人参、鹿茸、牡狗茎、白胶、
杜 仲、补骨脂。治阳痿。及老人阳衰。一切肾虚腰痛。兼令人有子。同黄 。治肾气虚。同北 味丸。治水泛成痰。同鹿茸、山药、白茯丸。治肾虚白浊。同沉香、脂麻丸。治汗多便秘。
同山萸、北味丸。治消中易饥。专用二三两白酒煎服。治老人便闭。同山药、杞子、山萸、
北 味、黄 、归身。治肾燥泄泻。同白芍、甘草、黄芩、红曲。治痢。
<目录>卷一\草部上<篇名>【地黄】
内容:气寒。味甘。无毒。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
疗折跌绝筋。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
地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 经。
气味重浊。阴也。阴者中之守也。伤中者。守中真阴伤也。地黄甘寒。所以主之。痹者血虚 不运。而风寒湿凑之。所以麻木也。地黄味甘益脾。脾血润则运动不滞。气寒益肾。肾气充 则 开合如式。血和邪解而痹瘳矣。肾主骨。气寒益肾。则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味甘润脾 。则土滋而肌肉丰也。作汤除寒热积聚者。汤者荡也。或寒或热之积聚。汤能荡之也。盖味 甘可以缓急。性滑可以去着也。其除痹者。血和则结者散。阴润则闭者通。皆补脾之功也。
其疗折跌绝筋者。筋虽属肝。而养筋者脾血也。味甘益脾。脾血充足。则筋得养而自续也。
久服气寒益肾。肾气充所以身轻。味甘益脾。脾血旺则华面。所以不老。且先后二天交接。
元气与谷气俱纳也。
制 方: 地黄同大蓟、小蓟各半。捣取自然汁。和童便服。治血热吐衄症。同麦冬。治产后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