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制 方∶ 神曲同茅术丸。健脾燥湿。专炒研末。酒服二钱。能回乳。
<目录>卷四\谷菜部<篇名>【醋】
内容:气温。味酸。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醋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
气 味降多于升。阴也。肝藏血。少阳为相火。火逆血壅。则生痈肿。味酸收敛。气温行血。故 外敷消痈肿也。水畏土克。味酸敛木。木敛土伸。所以散水气也。邪毒多属发物。味酸收敛 。所以杀邪毒也。
制 方∶ 醋同半夏、鸡蛋黄。治少阴病咽中生疮。同黄 、白芍、桂枝。治黄汗。火炭沃醋。治 产妇 昏晕。
<目录>卷四\谷菜部<篇名>【酒】
内容:气大热。味苦辛甘。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瓦斯。
酒气大热。禀天纯阳之气。入手少阳相火三焦经。味苦辛甘有毒。得地火金土之味。燥 烈之 性。入足阳明燥金胃土、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纯阳之性。走而不守。
故行药势。气热助阳。味辛甘则发散。所以杀百邪恶毒瓦斯也。
制 方∶ 酒浸淫羊藿。治腰痛。浸牡荆子。治耳聋。
<目录>卷四\谷菜部<篇名>【饴糖】
内容:气大温。味甘。无毒。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饴糖气大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 脾经 。气味俱升。阳也。肝者生生之脏。生气生血之经也。脾者后天之本。万物之母也。饴糖气 温达肝。肝气升。则阳气充。味甘益脾。脾血润则阴气盛。所以主虚乏也。味甘益脾。脾阴 足则渴止。气温温肝。肝藏血。血温则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 方∶ 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枣。名建中汤。治肝脾血不足。同川椒、炮姜、人参。
名 大建中汤。治腹痛不可触。
<目录>卷四\谷菜部<篇名>【干姜】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生 者尤良。(炮)
干姜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炮灰色黑。入足少阴肾经。气味俱升。阳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则金失下降之性。气壅 于胸而满也。满则气上。所以咳逆上气之症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温行也。中者脾与胃也。脾 胃为土。土赖火生。炮姜入肾助火。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气充则中自温也。血随气 行。气逆火动。则血上溢。炮姜入肾。肾温则浮逆之火气皆下。火平气降。其血自止矣。出 汗 者。辛温能发散也。逐风湿痹者。辛温能散风湿而通血闭也。肠 下痢。大肠之症。盖大肠 寒则下痢腥秽。肺与大肠为表里。辛温温肺。故大肠亦温而下痢止也。生者其性尤烈。所以 尤良。
制 方∶ 炮姜同北味。敛火下行。同人参。温中益气。同生地、白芍、牛膝、归身。治产后发热。
同 人参、陈皮。治胃虚呕逆。同陈皮、白术、贝母、白茯。治痰疟。同人参、白术、桂枝、陈 皮。治寒疟。同人参、白术、甘草。名理中汤。治虚寒泄泻。
<目录>卷四\谷菜部<篇名>【生姜】
内容:气微温。味辛。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气微温。禀天初春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 味。
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臭气。阴浊之气也。久服辛温益阳。阳能去阴。所以去臭 气也。神者阳之灵也。明者阳之光也。辛温为阳。久服阳胜。所以通神明也。
制 方∶ 生姜取自然汁晒粉。同甘草、半夏、陈皮、白茯为末。治中焦湿郁之痰。
<目录>卷四\谷菜部<篇名>【荆芥】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积聚气。下瘀血。除湿疽。
荆芥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 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少阳胆经。行半表半里。邪客之则往来寒热。荆芥辛温。和 解少阳。所以主之。鼠 瘰 生疮。皆少阳火郁之症。荆芥辛以达风木之气。温以发相火之 郁。郁火散而风宁。诸症平矣。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气聚而积聚成矣。荆芥入 肝。温能行气。所以主之。肝藏血。血随气行。肝气滞。则血亦滞而瘀焉。温可行气。辛可 破血。故下瘀血也。肺者通调水道之官也。水道不通。则湿热成疽。荆芥辛能润肺。肺治则 水道通。所以除湿疽也。
制 方∶ 荆芥同童便。治产后衄血。同槐花。治大便下血。同生地。治疥疮。荆芥穗末。酒服二 钱。
治中风口噤。兼治产后风噤迷闷。
<目录>卷四\谷菜部<篇名>【薄荷】
内容:气温。味辛。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 汁服。亦堪生食。
薄荷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 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