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906页

甘草等分酒服。并以醋调敷之(《日华》)
。消积块,解酒毒,治痈疽发背 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车螯味咸,气寒而降,阴中之阴也。入血分,故宋人用治痈疽,取恶 物下,云有奇功。亦须审其气血虚实老少如何可也。今外科鲜知用者。
【附方】新二。
车螯转毒散∶治发背痈疽,不问浅深大小,利去病根,则免传变。用车螯(即昌娥,紫 背光浓者,以盐泥固济, 赤出火毒)一两,生甘草(末)一钱半,轻粉五分,为末。每服 四钱,用栝蒌一个,酒一碗,煎一盏,调服。五更转下恶物为度,未下再服。甚者不过二服。
(《外科精要》)。
六味车螯散∶治症同上。用车螯四个(黄泥固济, 赤出毒,研末)。灯心三十茎,栝 蒌一个(取仁炒香),甘草节(炒)二钱,通作一服。将三味入酒二碗,煎半碗,去滓,入 蜂蜜一匙,调车螯末二钱,腻粉少许,空心温服。下恶涎毒为度。(《本事》)。
<目录>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篇名>魁蛤内容:(《别录》上品)
【校正】时珍曰∶宋《嘉 》别出蚶条,今据郭璞说合并为一。
【释名】魁陆(《别录》)、蚶(一作 者羹斗之名,蛤形肖之故也。蚶味甘,故从甘。案《岭表录异》云∶南人 钧以其壳似瓦屋之垄,改为瓦屋、瓦垄也。广人重其肉,炙以荐酒,呼为天脔。广人谓之蜜 丁。《名医别录》云∶一名活东,误矣。活东,蝌蚪也。见《尔雅》)。
伏老颂曰∶《说文》云∶老伏翼化为魁蛤,故名伏老。
【集解】《别录》曰∶魁蛤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文。采无时。
弘景曰∶形似纺 小狭长,外有纵横纹理,云是老蝠所化,方 保升曰∶今出莱州。形圆长,似大腹槟榔,两头有孔。
藏器曰∶蚶生海中。壳如瓦屋。
时珍曰∶按∶郭璞《尔雅注》云∶魁陆即今之蚶也。状如小蛤而圆浓。《临海异物志》
云∶蚶之 \x肉\x 【气味】甘,平,无毒。鼎曰∶寒。
炳曰∶温。凡食讫,以饭压之。否则令人口干。
时珍曰∶按刘恂曰∶炙食益人。过多即壅气。
【主治】痿痹,泄痢便脓血 免生疮肿热毒(鼎)。心腹冷气,腰 阳(萧炳)。
\x壳\x 【修治】《日华》曰∶凡用,取陈久者炭火 赤,米醋淬三度,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烧过,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气、冷气、症癖(《日华》)。
(震亨)。连肉烧存性研,敷小儿走马牙疳有效(时珍)。
【发明】时珍曰∶咸走血而软坚,故瓦垄子能消血块,散痰积。
<目录>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篇名>车渠内容:(《海药》)
【校正】自玉石部移入此。
【释名】海扇。
时珍∶按《韵会》云∶车渠,海中大贝也。背上垄纹如车轮之渠,故名。车沟曰渠。刘 绩《霏雪录》云∶海扇,海中甲物也。其形如扇,背纹如瓦屋。三月三日潮尽乃出。《
谓之牟婆洛揭拉婆。
【集解】李 曰∶ 一也。
时珍曰∶车渠,大蛤也。大者长二三尺,阔尺许,浓二三寸。壳外沟垄如蚶壳而深大,
皆纵纹如瓦沟,无横纹也。壳内白皙如玉。亦不甚贵 云玉中亦有车渠,而此蛤似之故也。沈存中《笔谈》
以作器,致如白玉。杨慎《丹铅录》云∶车渠作杯,注酒满过一分不溢。试之果然。
\x壳\x 【气味】甘、咸,大寒,无毒。
【主治】安神镇宅,解诸毒药及虫螫。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之,极验( )。
【发明】时珍曰∶车渠,盖瓦垄之大者,故其功用亦相仿佛。
<目录>介部第四十六卷\介之二<篇名>贝子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贝齿(《别录》)、白贝(《日华》)
时珍曰∶贝字象形。其中二点,象其齿刻。其下二点,象其垂尾。古者货贝而宝龟,用 为交易,以二为朋。今独云南用之,呼为海 。以一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五苗为索。
颂曰∶贝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故曰贝齿。
【集解】《别录》曰∶贝子生东海池泽。采无时。
弘景曰∶出南海。此是小小白贝子,人以饰军容服物者。
曰∶云南极多,用为钱货交易。
颂曰∶贝子,贝类之最小者。亦若蜗状,长寸许。色微白赤,有深紫黑者。今多穿与小 儿戏弄,北人用缀衣及毡帽为饰,剃头家用以饰鉴,画家用以砑物。
时珍曰∶贝子,小白贝也。大 两开相向,有齿刻如鱼齿,其中肉如蝌蚪,而有首尾。故魏子才《六书精蕴》云∶贝,介虫 也。背穹而浑,以象天之阳。腹平而拆 曰(音标),在水曰 白纹 曰余 (音责)。又古有相贝经甚详。其文 三代之贞瑞,灵奇之秘宝。其次则盈 青地绿纹,谓之绶贝。黑纹黄画,谓 虫。虽不能延龄增寿,其御害一也。复有下此者,鹰喙蝉脊,但逐湿去水,无奇功也。贝之 大者如轮,可以明目。南海贝如珠砾白驳,性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