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844页


【发明】时珍曰∶竹蠹虫,古方未见用者,惟《袖珍方》治小儿蜡梨 万毕术》云∶竹虫饮人,自言其诚。高诱注云∶以竹虫三枚,竹黄十枚,和匀 许,烧入酒中,令人饮之,勿至大醉。叩问其事,必得其诚也。此法传自古典,未试其果验 否,姑载之。
\x蛀末 \x 【主治】 耳出脓水,汤火伤疮(时珍)。
【附方】新六。
耳出水∶苦竹蛀屑、野狼牙、白蔹等分,为末和匀,频掺之。(《圣惠》)。
耳出臭脓∶用竹蛀虫末、胭脂坯子等分,麝香少许,为末吹之。(《朱氏集验》)
耳脓作痛∶因水入耳内者∶如圣散∶用箭杆内蛀末一钱,腻粉一钱,麝香半钱,为末。
以绵杖缴尽,送药入耳,以绵塞定,有恶物放令流出,甚者三度必愈。(《普济》)。
汤火伤疮∶竹蠹蛀末,敷之。(《外台秘要》)
湿毒 疮∶枯竹蛀屑、黄柏末等分。先以葱、椒、茶汤洗净,搽之,日一上。
牙齿疼痛∶蛀竹屑、陈皮各一两,为末,乌梅肉同研如泥,敷之。(《救急方》)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芦蠹虫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出芦节中,状如小蚕。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小儿饮乳后,吐逆不入腹,取虫二枚煮汁饮之。呕逆与 者,为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苍耳蠹虫内容:(《纲目》)
【释名】麻虫。
【集解】时珍曰∶苍耳蠹虫,生苍耳梗中,状如小蚕。取之但看梗有大蛀眼者,以刀截 去两头不蛀梗,多收。线缚挂檐下,其虫在内经年不死。用时取出,细者以三条当一用之。
【气味】缺。
【主治】疔肿恶毒,烧存性研末,油调涂之,即效。或以麻油浸死收贮,每 捣敷,即时毒散,大有神效(时珍)。
【发明】时珍曰∶苍耳治疔肿肿毒,故虫亦与之同功。古方不见用,近时方法每用之。
【附方】新三。
一切疔肿及无名肿毒恶疮∶刘松石《经验方》∶用苍耳草梗中虫一条,白梅肉三、四分,
同捣如泥,贴之立愈。《圣济总 等 分为末,蜜调涂之。又用苍耳节内虫四 少顷以手撮出根,即愈。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青蒿蠹虫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此青蒿节间虫也。状如小蚕,久亦成蛾。
【气味】缺。
【主治】急慢惊风。用虫捣,和朱砂、汞粉各五分,丸粟粒大。一岁一丸,乳汁服(时 珍)。
【发明】时珍曰∶古方不见用者。《保婴集》用治惊风,云十不失一 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节。任教死去也还魂,服时须用生人血。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皂荚蠹虫内容:(《纲目》)
【集解】
【气味】辛。
【主治】蝇入人耳害人。研烂,同鳝鱼血点之(危氏)。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茶蛀虫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
\x蛀屑\x 【主治】 耳出汁。研末,日日缴净掺之(时珍。出《圣惠》)。
<目录>虫部第四十一卷\虫之三<篇名>蚱蝉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蜩(音调)。齐女。
时珍曰∶按∶王充《论衡》云∶蛴螬化腹 ,腹 也。蝉者,变化相禅 而死,化为蝉,故蝉名齐女。此谬说也。按∶诗人美庄姜为齐侯之子,螓首蛾眉。螓亦蝉名,
人隐其名,呼 【集解】《别录》曰∶蚱蝉生杨柳上。五月采,蒸干之,勿令蠹。
弘景曰∶蚱蝉,哑蝉,雌蝉也。不能鸣。蝉类甚多,此云柳上,乃《诗》云“鸣蜩 者,形大而黑,五 故《礼》有雀、
子云“蟪蛄不知春秋”是矣。《离骚》误以蟪蛄为寒 尔。寒 九月、
七、八月鸣而色青者,名 恭曰∶蚱蝉,鸣蝉也。诸虫皆以雄为良,陶云雌蝉非矣。
颂曰∶按《玉篇》云∶蚱,蝉声也。《别录》云五月采,正与《月令》“仲夏蝉始鸣”相 合,恭说得之。
《尔雅》云∶ ,马蜩。乃蝉之最大者,即此也。蝉类虽众,独此一种入药。医方多用 蝉壳,亦此壳也。本生土中,云是蜣螂所转丸,久而化成此虫,至夏登木而蜕。
宗 曰∶蚱蝉,夏月身与声俱大,始终一般声。乘昏夜,出土中,升高处,拆背壳而出 。日出则畏人,且畏日炙干其壳,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小儿畜之,虽数日亦不饮食。
古人言其饮风露,观其不粪而溺,亦可见矣。
时珍曰∶蝉,诸蜩总名也。皆自蛴螬、腹 变而为蝉(亦有转丸化成者),皆三十日而 死。
俱 《尔雅》、《淮南子》、扬雄《方言》、陆玑《草木疏》、陈藏器《本草》诸书所载,往往混乱 不一。今考定于下,庶不误用也。夏月始鸣,大而色黑者,蚱蝉也,又曰 (音绵),曰马 蜩,
《豳诗》“五月鸣蜩”者是也。头上有花冠,曰螗蜩,曰 ,曰胡蝉,《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