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食疗》)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鼻洪吐血淋疾,同炙甘草、豉汁,浓煎汤呷之(孟诜)。解天行热病伏热,头 目 不清,神志昏塞,及诸大毒。以五两,和酥饼末一两半,面糊丸梧子大。每温酒下五十丸(
时珍)。
【发明】时珍曰∶案方贤《奇效方》云∶水之精气,渍船板木中,累见风日,久则变为 青色,盖因太阳晒之,中感阴阳之气。故服之能分阴阳,去邪热,调脏腑。物之气味所宜也。
【附方】旧二。
小便五淋∶船底苔一团,鸡子大,水煮饮。(陈藏器)。
乳石发动,小便淋沥,心神闷乱∶船底青苔半鸡子大,煎汁温服,日三、四次。(《圣 惠 <目录>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篇名>石蕊内容:(《拾遗》)
【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别录》石濡。
【释名】石濡(《别录》)、石芥(同)、云茶(《纲目》)、蒙顶茶。
时珍曰∶其状如花蕊,其味如茶,故名。石芥乃茶字之误。
【集解】藏器曰∶石蕊生太山石上,如花蕊,为丸散服之。今时无复有此也,王隐《
晋书》∶庾褒入林虑山,食木实,饵石蕊,遂得长年,即此也。又曰∶石濡生石之阴,如 屋游、垣衣之类,得雨即展,故名石濡。早春青翠,端开四叶。山人名石芥。
时珍曰∶《别录》石濡,具其功用,不言形状。陈藏器言是屋游之类,复出石蕊一条,
功同石濡。盖不知其即一物也。此物惟诸高山石上者为良。今人谓之蒙顶茶,生兖州蒙山石 上,乃烟雾熏染,日久结成,盖苔衣类也,彼人春初刮取曝干馈人,谓之云茶。其状白色轻 薄如花蕊,其气香如蕈,其味甘涩如茗。不可煎饮,止宜咀嚼及浸汤啜,清凉有味。庾褒入 山饵此,以代茗而已。长年之道,未必尽缘此物也。
【气味】甘,温,无毒。时珍曰∶甘、涩,凉。
【主治】石濡∶明目益精气。令人不饥渴,轻身延年(《别录》)。石蕊∶主长年不饥(
藏器)。生津润咽,解热化痰(时珍)。
<目录>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篇名>地衣草内容:(《日华》)
【校正】并入《拾遗》土部仰天皮。
【释名】仰天皮(《拾遗》)、掬天皮(《拾遗》)。
【集解】大明曰此乃阴湿地被日晒起苔藓也。
藏器曰∶即湿地上苔衣如草状者耳。
【气味】苦,冷,微毒。藏器曰∶平,无毒。
【主治】卒心痛中恶,以人垢腻为丸,服七粒。又主马反花疮,生油调敷(大明)。明 目 (藏器)。研末,新汲水服之,治中暑(时珍)。
【附方】新三。
身面丹肿,如蛇状者∶以雨滴阶上苔痕水花,涂蛇头上,即愈。(危氏《得效方》)。
雀目夜昏∶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取地衣草,阴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月愈。
(崔知悌方)。
阴上粟疮∶取停水湿处干卷皮,为末。敷之,神效。(《外台秘要》)
<目录>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篇名>垣衣内容:(《别录》中品)
【释名】垣嬴(《别录》)、天韭(《别录》)、鼠韭(《别录》)、昔邪(《别录》)。
【集解】《别录》曰∶垣衣生古垣墙阴或屋上。三月三日采,阴干。
恭曰∶此即古墙北阴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乌韭;生屋上者名屋游。
形并相似,为疗略同。江南少墙,故陶弘景云∶方不复用,俗中少见也。
时珍曰∶此乃砖墙城垣上苔衣也。生屋瓦上者,即为屋游。
【气味】酸,冷,无毒。
【主治】黄胆心烦,咳逆血气,暴热在肠胃,暴风口噤,金疮内塞,酒渍服之。久服补 中益气,长肌肉,好颜色(《别录》)。捣汁服,止衄血。烧灰油和,敷汤火伤(时珍)。
<目录>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篇名>屋游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瓦衣(《纲目》)、瓦苔(《嘉 》)、瓦藓(《纲目》)、博邪。
【集解】《别录》曰∶屋游生屋上阴处。八月、九月采。
弘景曰∶此古瓦屋上青苔衣也。剥取用之。
时珍曰∶其长数寸者,即为瓦松也。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浮热在皮肤,往来寒热,利小肠膀胱气(《别录》)。止消渴(之才)。小儿痫热,
时气烦闷(《开宝》)。煎水入盐漱口,治热毒牙龈宣露。研末,新汲水调服二钱,止鼻衄 (时珍)。
【发明】时珍曰∶《别录》主治之证,与《本经》乌韭文相同,盖一类,性气不甚辽远 也。
【附方】新一。
犬咬∶旧屋瓦上刮下青苔屑,按之即止。(《经验方》)
<目录>草部第二十一卷\草之十<篇名>昨叶何草内容:(《唐本草》
【释名】瓦松(《唐本》)、瓦花(《纲目》)、向天草(《纲目》),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 (《纲目》)、天王铁塔草。
时珍曰∶其名殊不可解。
颂曰∶瓦松,如松子作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