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529页

>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大肠泻血∶血见愁少许,姜汁和捣,米饮服之。(戴原礼《证治要诀》)。
妇人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淹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 末,
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止。生于砖缝井砌间,少在地上也。(危亦林《得效方》)。
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三度即愈。(刘长春《经验方》)。
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危氏《得效方》)。
恶疮见血∶方同上。
疮疡刺骨∶草血竭捣罨之,自出。(《本草权度》)。
痈肿背疮∶血见愁一两,酸浆草半两(焙),当归二钱半(焙),乳香、没药各一钱二分 半,
为末。每服七钱,热酒调下。如有生者,擂酒热服,以渣敷之亦效。血见愁惟雄疮用之,雌 疮不用。(杨清叟《外科方》)。
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之。(《乾坤秘韫》)。
趾间鸡眼,割破出血∶以血见愁草捣敷之妙。(《乾坤秘韫》)。
脾劳黄胆∶如圣丸∶用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 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
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数日面色复旧也。(《乾坤秘韫》)
【附录】金疮小草(《拾遗》)
藏器曰∶味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 敷。亦煮汁服,断 血瘀及卒下血。又预和锻石杵为丸,日干,临时刮敷之。生江南村落田野间下湿地,高一、
二寸许,如荠而叶短。春夏间有浅紫花,长一粳米许。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离鬲草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人家阶庭湿处,高三、二寸,苗叶似幂KT 。江东有之,北土无 也。
【气味】辛,寒,有小毒。
【主治】瘰 丹毒,小儿无辜寒热,大腹痞满,痰饮膈上热。生研汁服一合,当吐出宿 物。去疟为上(藏器)。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仙人草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阶庭间,高二、三寸,叶细有雁齿,似离鬲草。北地不生。
【气味】缺。
【主治】小儿酢疮,头小而硬者,煮汤浴,并捣敷。丹毒入腹者必危,可饮冷药,及用 此洗之。又 汁滴目,明目去翳(藏器)。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仙人掌草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生合州、筠州,多于石上贴壁而生。如人掌形,故以名之。叶细而长,
春生,至冬犹有。四时采之。
【气味】微苦,涩,寒,无毒。
【主治】肠痔泻血,与甘草浸酒服(苏颂)。焙末油调,掺小儿白秃疮(时珍)。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崖棕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生施州石崖上。苗高一尺以来,其状如棕,四季有叶无花。土人采根去 粗皮,入药。
【气味】甘、辛,温,无毒。
【主治】妇人血气并五劳七伤。以根同半天回、鸡翁藤、野兰根四味洗焙为末。每服二 钱,温酒下。丈夫无所忌,
妇人忌鸡、鱼、湿面(苏颂)。
【附录】鸡翁藤 颂曰∶生施州。蔓延大木上,有叶无花。味辛,性温,无毒。采无时 半天回 颂曰∶生施州。春生苗,高二尺以来,赤斑色,至冬苗枯。土人夏月采根,味苦、涩,
性温,无毒。
\x野兰根\x 颂曰∶生施州。丛生,高二尺以来,四时有叶无花。其根味微苦,性温,无毒。采无时。
方并见上。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紫背金盘草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生施州。苗高一尺以来,叶背紫,无花。土人采根用。
时珍曰∶湖湘水石处皆有之,名金盘藤。似醋筒草而叶小,背微紫。软茎引蔓似黄丝,
搓之即断,无汁可见。方士用以制汞。他处少有。醋筒草∶叶似木芙蓉而偏,茎空而脆,味 酸,开白花。广人以盐醋淹食之。
【气味】辛,涩,热,无毒。
【主治】妇人血气痛,洗焙研末,酒服半钱。孕妇勿服,能消胎气。忌鸡、鱼、羊血、
湿面(苏颂)。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白龙须内容:(《纲目》)
【集解】时珍曰∶刘松石《保寿堂方》云∶白龙须生近水旁有石处,寄生搜风树节,乃 树之余精也。细如棕丝,直起无枝叶,最难得真者。一种万缠草,生于白线树根,细丝相类,
但有枝茎,稍粗为异。误用不效。愚案∶所云二树名皆隐语,无从考证。
【气味】缺平,无毒。
【主治】男子妇人风湿腰腿疼痛,左瘫右痪,口目 斜,及产后气血流散,胫骨痛,头 目昏暗,腰腿痛不可忍,并宜之。惟虚劳瘫痿不可服。研末,每服一钱,气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