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下赤白。轻身明目(《本经》)。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佛甲草内容:(宋《图经》)
【集解】颂曰∶佛甲草生筠州。多附石向阳而生,似马齿苋而细小且长,有花黄色,不 结实,四季皆有。
时珍曰∶二月生苗成丛,高四、五寸,脆茎细叶,柔泽如马齿苋,尖长而小。夏开黄花,
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呼为佛指甲。《救荒本草》言∶高一、二尺,叶甚大者,
乃景天,非此也。
【气味】甘,寒,微毒。
【主治】汤火灼疮,研贴之(颂)。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虎耳草内容:(《纲目》)
【释名】石荷叶(见下)。
【集解】时珍曰∶虎耳生阴湿处,人亦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
如荷盖状。人呼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夏开小花,淡红色 【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独孤滔曰∶汁煮砂子。
【主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 耳,捣汁滴之。痔疮肿痛 者,阴干,烧烟桶中熏之(时珍)。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石胡荽内容:(《四声本草》)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天胡荽(《纲目》)、野园荽(同)、鹅不食草(《食性》)、鸡肠草(详见下名)。
【集解】时珍曰∶石胡荽,生石缝及阴湿处小草也。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
形状宛如嫩胡荽。其气辛熏不堪食,鹅亦不食之。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 地则铺满也。案∶孙思邈《千金方》云∶一种小草,生近水渠中湿处,状类胡荽,名天胡荽,
亦名鸡肠草。即此草也。与繁缕之鸡肠,名同物异。
【气味】辛,寒,无毒。
时珍曰∶辛,温。汁制砒石、雄黄。
【主治】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炳)。去目翳, 塞鼻中,翳膜自落(藏器)。疗痔 病 (诜)。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 ,鼻窒不通,塞鼻息自落,
又散疮肿(时珍)。
【发明】时珍曰∶鹅不食草,气温而升,味辛而散,阳也,能通于天。头与肺皆天也,
故能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内达肺经,而治 痰疟,散疮肿。其 除 可谓务博已乎?案∶倪维德《原机启微集》云∶治目翳 鼻碧云散∶用鹅不食草解毒为君,
青黛去热为佐,川芎大辛破留除邪为使,升透之药也。大抵如开锅盖法,常欲邪毒不闭,令 有出路。然力小而锐,宜常 以聚其力。凡目中诸病,皆可用之。生 更神。王玺《集要》
诗云∶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于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附方】新十。
寒痰 喘∶野园荽研汁,和酒服,即住。(《集简方》)。
鼻去翳∶碧云散∶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 翳扳睛诸病。鹅不食草(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为细末。噙水一口,每以米许 入 鼻内,泪出为度。一方∶去青黛。(倪氏《启微集》)。
贴目取翳∶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火 ,童便淬三次)三钱,上等瓷器 末一 钱半,熊胆二钱, 砂少许,为极细末,和作膏。贴在翳上,一夜取下。用黄连、黄柏煎汤 洗净,看如有,再贴。(孙天仁《集效方》)
塞鼻治翳∶诗见发明。
牙疼 鼻∶鹅不食草绵裹怀干为末。含水一口,随左右 之。亦可 塞。(《圣济》)。
一切肿毒∶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擂烂,入酒一碗,绞汁 服。
湿毒胫疮∶砖缝中生出野园荽,夏月采取,晒收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 隔纸膏,周遭缝定。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五、六日愈。此吴竹卿方也。(《简便 方》)。
脾寒疟疾∶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甚效。(《集简方》)。
痔疮肿痛∶石胡荽捣,贴之。(同上)
<目录>草部第二十卷\草之九<篇名>螺厣草内容:(《拾遗》)
【释名】镜面草。
时珍曰∶皆象形也。
【集解】藏器曰∶蔓生石上,叶状似螺厣,微带赤色,而光如镜,背有少毛,小草也。
【气味】辛。
【主治】痈肿风疹,香港脚肿,捣烂敷之。亦煮汤洗肿处(藏器)。治小便出血,吐血衄 血,龋齿痛(时珍)。
【发明】时珍曰∶案∶陈日华《经验方》云∶年二十六,忽病小便后出鲜血数点而不疼,
如是一月,饮酒则甚。市医张康,以草药汁一器,入少蜜水进两服而愈。求其方,乃镜面草 也。
【附方】新七。
吐血衄血∶镜面草水洗,擂酒服。(《朱氏集验方》)。
牙齿虫痛∶《乾坤生意》∶用镜面草不拘多少,以水缸下泥同捣成膏,入香油二、三点,
研匀。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