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455页

妄见∶天南 星一 斤(先掘土坑一尺,以炭火三十斤烧赤,入酒五升,渗干。乃安南星在内,盆覆定,以灰塞 之,勿令走气。次日取出为末)。琥珀一两,朱砂二两,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下。一日三服。(《和剂局方》)
风痰注痛∶方见羊踯躅下。
痰湿臂痛,右边者∶南星制、苍术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之。(《摘玄方》)
风痰咳嗽∶大天南星一枚,炮裂研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五分,温服。每 日早、午、晚各一服。(《十全博救》)
气痰咳嗽∶玉粉丸∶南星曲、半夏曲、陈橘皮各一两,为末,自然姜汁打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四十丸,姜汤下。寒痰,去橘皮,加官桂。(东垣《兰室秘藏》)
清气化痰∶三仙丸∶治中脘气滞,痰涎烦闷,头目不清∶生南星(去皮)、半夏各五两 (并汤泡七次,为末,自然姜汁和作饼,铺竹筛内,以楮叶包覆,待生黄成曲,晒干)。每 用二两,入香附末一两,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姜汤下。(王 《百一选方》)
温中散滞,消导饮食∶天南星(炮)、高良姜(炮)各一两,砂仁二钱半,为末,姜汁 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五十丸。(《和剂方》)
酒积酒毒,服此即解∶天南星丸∶用正端天南星一斤。土坑烧赤,沃酒一斗入坑,放南 星,盆覆,泥固济,一夜取出,酒和水洗净,切片,焙干为末,入朱砂末一两,姜汁面糊丸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蔡丞相、吕丞相尝用有验。(《杨氏家藏方》)
吐泄不止∶《集效方》∶四肢厥逆,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则阳回,名回阳散∶ 天南星为末,每服三钱,京枣三枚,水二钟,煎八分,温服。未省再服。又方∶醋调南 星末,贴足心。(《普济方》)
肠风泻血,诸药不效∶天南星(锻石炒焦黄色),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酒下二十丸。
(《普济方》)
以自然铜磨酒调下。(《胜金方》)
初生贴囟∶头热鼻塞者。天南星炮为末,水调贴囟上,炙手熨之。(危氏《得效方》)
小儿解颅,囟开不合,鼻塞不通∶天南星炮去皮,为末,淡醋调绯帛上,贴囟门,炙手 频熨之,立效。(钱乙《小儿直诀》)
解颐脱臼,不能收上∶用南星末,姜汁调涂两颊,一夜即上。(《医说》)
小儿口疮,白屑如鹅口,不须服药∶以生天南星去皮脐,研末。醋调涂足心,男左女右。

走马疳蚀,透骨穿腮∶生南星一个,当心剜空,入雄黄一块,面裹烧,候雄黄作汁,以 盏子合定,出火毒,去面为末,入麝香少许,拂疮数日,甚效。(《经验方》)
风虫牙痛∶南星末塞孔,以霜梅 住,去涎。(《摘玄方》)
喉风喉痹∶天南星一个,剜心,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末。姜汁调服一钱,甚者 灌之 痰瘤结核∶南星膏∶治人皮肌头面上生瘤及结核,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软或硬,不 疼不痒,宜用此药,不可辄用针灸∶生天南星大者一枚,研烂,滴好醋五七点。如无生者,
以干者为末,醋调。先用针刺令气透,乃贴之。觉痒则频贴,取效。(严子礼《济生方》)
身面疣子∶醋调南星末涂之。(《简易方》)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由跋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
【集解】恭曰∶由跋是虎掌新根,大于半夏一二倍,四畔未有子牙,其宿根即虎掌也。
藏器曰∶由跋生林下,苗高一、二尺,似 ,根如鸡卵。
保升曰∶春抽一茎,茎端有八、九叶,根圆扁而肉白。
时珍曰∶此即天南星之小者,其气未足,不堪服食,故医方罕用,惟重八、九钱至一两 余者,气足乃佳。正如附子之侧子,不如附子之义也。
【正误】弘景曰∶由跋本出始兴,今人亦种之。状如乌 而布地,花紫色,根似附子。
苦酒摩涂肿,亦效。
恭曰∶陶氏所说,乃鸢尾根,即鸢头也。又言虎掌似半夏,是以鸢尾为由跋,以由跋为 半夏,非惟不识半夏,亦不识鸢尾与由跋也。今南人犹以由跋为半夏。
时珍曰∶陈延之《短剧方》,亦以东海鸢头为由跋,则其讹误久矣。
【气味】辛、苦,温,有毒。
【主治】毒肿结热(《别录》)。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篇名>草之六内容:(宋《开宝》)
【释名】 头(《开宝》)、鬼芋(《图经》)、鬼头。
【集解】志曰∶ 头出吴、蜀。叶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碗,生阴地,雨滴叶下生子。
又有斑杖,苗相似,至秋有花直出,生赤子,根如 头,毒猛不堪食。虎杖亦名斑杖,与此 不同。
颂曰∶江南吴中出白 ,亦曰鬼芋,生平泽极多。人采以为天南星,了不可辨,市中 所收往往是此。但南星肌细腻,而 茎斑花紫,南星茎无斑,花黄,为异尔。
时珍曰∶ 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阴下掘坑积粪,春 时生苗,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