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须审之,恐误人 疾。其防葵在蔡州沙土中生,采 恭曰∶野狼毒与防葵都不同类,生处亦别。
藏器曰∶二物,一是上品,一是下品,善恶不同,形质又别。陶氏以浮沉为别,后人因 而用之,将以防葵破坚积为下品之物,与野狼毒同功。今古因循,遂无甄别,殊为谬误。
\x根\x 【修治】 曰∶凡使须拣去 末,用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黄精自然汁一、二升 拌了,土器中炒至汁尽用。
【气味】辛,寒,无毒。《别录》曰∶甘、苦。普曰∶神农∶辛、
小寒;桐君、扁鹊∶无毒;岐伯、雷公、黄帝∶辛、苦,无毒。权曰∶有小毒。
【主治】疝瘕肠泄,膀胱热结,溺不下,咳逆温疟,癫痫惊邪狂走。久服坚骨 髓,益气轻身(《本经》)。疗五脏虚气,小腹支满胪胀,口干,除肾邪,强志。中火者不可 服,令人恍惚见鬼(《别录》)。久服主邪气惊狂(苏恭)。
主 癖气块,膀胱宿水,血气瘤大如碗者,悉能消散。治鬼疟,百邪鬼魅精怪,通气 (甄权)。
【发明】时珍曰∶防葵乃神农上品药,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吴普皆言其无 毒;独《别录》言中火者服之,令人恍惚见鬼。陈延之《短剧方》云∶防葵多服,令人迷惑 恍惚如狂。按《难经》云∶重阳者狂,脱阳者见鬼,是岂上品养性所宜乎?是岂寒而无毒者 乎?不然,则《本经》及苏恭所列者,是防葵功用;而《别录》所列者,乃似防葵之野狼毒功 用,非防葵也。野狼毒之乱防葵,其来亦远矣,不可不辨。古方治蛇瘕、鳖瘕大方中,多用防 葵,皆是野狼毒也。
【附方】旧一,新二。
肿满洪大∶防葵研末,温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 及小不仁为效。(《肘后方》)
癫狂邪疾∶方同上。
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防葵散∶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半两。
每服半两,水一盏半,煎八分,温服。(云岐子《保命集》)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野狼牙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牙子(《本经》)、野狼齿(《别录》)、野狼子(《别录》)、犬牙(《吴普》)、抱牙 (《吴普》)、支兰(李当之)。
弘景曰∶其牙似兽之齿牙,故有诸名。
【集解】《别录》曰∶野狼牙生淮南川谷及冤句。八月采根,曝干。中湿腐烂生衣者,杀 人。
普曰∶叶青,根黄赤,六七月华,八月实黑,正月、八月采根。
保升曰∶所在有之。苗似蛇莓而浓大,深绿色。根黑,若兽之牙。三月、八月采根,日 干。
颂曰∶今江东、汴东州郡多有之。
时珍曰∶《范子计然》云∶出建康及三辅,色白者善。
\x根\x 【气味】苦,寒,有毒。《别录》曰∶酸。普曰∶神农、黄帝∶苦,有毒。桐君∶辛;
岐伯、雷公、扁鹊∶苦,无毒。
之才曰∶芜荑为之使,恶地榆、枣肌。
【主治】邪气热气,疥瘙恶疡疮痔,去白虫(《本经》)。治浮风瘙痒,煎汁洗恶疮(甄 权)。杀腹脏一切虫,止赤白痢,煎 【附方】旧六,新四。
金疮出血∶野狼牙草茎叶,熟捣贴之。(《肘后方》)
小便溺血∶金粟野狼牙草(焙干,入蚌粉炒)、槐花、百药煎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 泔空心调服。亦治酒病。(《卫生易简方》)
寸白诸虫∶野狼牙五两。捣末,蜜丸麻子大。隔宿不食,明旦以浆水下一合,服尽即瘥。
(《
虫疮瘙痒∶六月以前采野狼牙叶,以后用根,生 咀,以木叶裹之, 火 之,冷即止。(杨炎《南行方》)
小儿阴疮∶野狼牙草,浓煮汁洗之。(《千金方》)
妇人阴痒∶野狼牙二两,蛇床子三两,煎水热洗。(《外台秘要》)
妇人阴蚀疮烂者∶野狼牙汤∶用野狼牙三两,水四升,煎取半升,以箸缠绵浸汤沥洗,日四、
五遍。(张仲景《金匮玉函》)
耳出汁∶野狼牙研末,绵裹,日塞之。(《圣惠方》)
毒蛇伤螫∶独茎野狼牙根或叶,捣烂,腊猪脂和涂,立瘥。(崔氏方)
射工中人有疮∶野狼牙,冬取根,夏取叶,捣汁饮四五合,并敷之。(《千金方》)
<目录>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篇名>茹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离娄(《别录》)、掘据(音结居),
时珍曰∶ 茹本作 ,其根牵引之貌。掘据,当作拮据,《诗》云∶予 手拮据,手口共作之状也。
【集解】《别录》曰∶ 茹生代郡川谷。五月采根阴干。黑头者,良。普曰∶草高四五 尺,叶圆黄,四四相当。四月华黄,五月实黑。根黄,有汁亦黄色。
三月采叶,四月、五月采根。
弘景曰∶今第一出高丽,色黄。初断时汁出凝黑如漆,故云漆头。
次出近道,名草 茹,色白,皆烧铁烁头令黑,以当漆头,非真也。
颂曰∶今河阳、淄、齐州亦有之。二月生苗,叶似大戟而花黄色。根如萝卜,皮赤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