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苏 水苏 水 发 白马茎 鹿茸 牛角 羊角 牡狗阴茎 羚羊角 犀角 牛黄 豚卵 麋脂 丹雄鸡 雁肪 鳖甲 鱼甲 蠡鱼 鲤鱼胆 乌贼鱼骨 海蛤 文蛤 石龙子 露蜂房 蚱蝉 白僵蚕)
<目录>序例第二卷\序例<篇名>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内容:(孔公 殷 铁精 铁落 铁 铅丹 粉锡 锡镜鼻 代赭 戎盐 大盐 卤碱 青琅 石 锻石 白垩 冬灰 附子 乌头 天雄 半夏 虎掌 鸢尾 大黄 葶苈 桔梗 莨菪子 草蒿 旋复花 藜芦 钩吻 射干 蛇含 常山 蜀漆 甘遂 白蔹 青葙 子 菌 白芨 大戟 泽漆 茵芋 贯众 荛花 牙子 羊踯躅 芫花 姑活 别羁 商 陆羊蹄 蓄 野狼毒 鬼臼 白头翁 羊桃 女青 连翘 石下长卿 茹 乌韭 鹿藿 蚤休 石长生 陆英 荩草 牛扁 夏枯草 屈草 巴豆 蜀椒 皂荚 柳华 楝实 郁李 仁莽草 雷丸 梓白皮 桐叶 石南 黄环 溲疏 鼠李 松萝 药实根 蔓椒 栾华 淮木 大豆黄卷 腐婢 瓜蒂 苦瓠 六畜毛蹄甲 燕屎 天鼠屎 鼠 伏翼 刀蟹 蛇蜕 皮 蜣螂 蛞蝓 白颈蚯蚓 蛴螬 石蚕 雀瓮 樗鸡 蛄蜈蚣 马陆 地胆 萤火 衣鱼 鼠妇 水蛭 木虻 蜚虻 蜚蠊 <目录>序例第二卷\序例<篇名>宋本草旧目录内容:(李时珍曰∶旧目不录可也,录之所以存古迹也,又以见三品之混乱,不必泥古也 新旧药合一千八十二种 三百六十种《神农本经》(白字)
一百八十二种《名医别录》(墨字)
一百一十四种《唐本》先附 一百三十三种今附(《开宝》所附)
一百九十四种有名未用八十二种新补 一十七种新定(以上皆宋《嘉 本草》所定者)
四百八十八种陈藏器余 二种《唐本》余 一十三种《海药》余 八种《食疗》余 一百种《图经》外类(以上皆唐慎微续收补入者)
玉石部(上品七十三种,中品八十七种,下品九十三种。)
草部(上品之上八十七种。上品之下五十三种。中品之上六十二种。中品之下七 十八种。下品之上六十二种。下品之下一百五种。)
木部(上品七十二种。中品九十二种。下品九十九种。)
人部(三品二十五种。)
兽部(上品二十种。中品一十七种。下品二十一种。)
禽部(三品五十六种。)
虫鱼部(上品五十种。中品五十六种。下品八十一种。)
果部(三品五十三种。)
米谷部(上品七种。中品二十三种。下品一十八种。)
菜部(上品三十种。中品一十三种。下品二十二种。)
有名未用(一百九十四种。)
《图经》外类(一百种。)
<目录>主治第三卷\百病主治药<篇名>诸风内容:(有中脏、中腑、中经、中气、痰厥、痛风、破伤风、麻痹)
【吹鼻】皂荚末 细辛末 半夏末 梁上尘 葱茎插鼻耳 【熏鼻】巴豆烟 蓖麻烟 黄 汤 【擦牙】白梅肉 南星末 蜈蚣末 苏合丸 白矾 盐 龙脑(南星)
【吐痰】藜芦(或煎,或散。) 皂荚末(酒服。) 食盐(煎汤。) 人参芦(或煎,
或散。) 瓜蒂、赤小豆(齑汁调服。) 莱菔子(擂汁。) 桐油(扫入。)桔梗芦(为末,
汤服二钱。) 牙皂、莱菔子(为末,煎服。) 附子尖(研末,茶服。) 牛蒡子末(羌活,
酒服。)常山末(水煎。) 醋、蜜(和服。) 胆矾末(醋调灌。) 牙皂、晋矾末(水服。)
大虾(煮熟,食虾饮汁,探吐。) 苦茗茶(探吐。) 石绿(醋糊为丸,每化一丸。) 砒 霜(研末,汤服少许。) 地松(捣汁。) (捣汁。) 离鬲草(汁。) 芭蕉油(汁。)
石胡荽(汁。) 三白草(汁。) 苏方木(煎酒调乳香末二钱服。治男女中风口噤,立吐恶 物出。) 橘红(一斤,熬逆流水一碗服,乃吐痰圣药也。)
【贴 】南星末(姜汁调贴。) 蓖麻仁(捣贴 调贴。)
鸡冠血 蜗牛(捣贴。) 生鹿肉(切贴。) 鱼尾(切贴。) 皂荚末(醋调贴。) 伏龙 肝(鳖 血调贴。) 鳝鱼血 蛞蝓(捣贴。) 寒食面(醋贴。) 桂末(水调贴。) 马膏、桂酒 大 麦面(栝蒌汁调。) 蟹膏(贴。) 衣鱼(摩之。) 蜘蛛(向火摩之。) 牛角 (炙熨。)
水 牛鼻(火炙熨之。) 大蒜膏(贴合谷 【各经主治】 本(手太阳。) 羌活(足太阳。)
黄(手少阳。) 柴胡(足少阳。) 防风 独活(足少阴。) 芎 (手足厥阴。)
【发散】麻黄(发散贼风、风寒、风热、风湿,身热麻痹不仁。熬膏服之,治风病取汗。)
荆芥(散风热,祛表邪,清头目,行瘀血,主贼风、顽痹、 斜。同薄荷熬膏服,治偏风。
研末,童尿、酒服,治产后中风,神效。) 薄荷(治贼风,散风热风寒,利关节,发毒汗,
为小儿风涎要药。) 葛根(发散肌表风寒风热,止渴。) 白芷(解利阳明及肺经风寒风热,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