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草有芬香、泽芬之 名,古人谓之香白芷云 【集解】《别录》曰∶白芷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今处处有之,东间甚多。叶可合香。
颂曰∶所在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白色。枝干去地五寸以上。春生叶,
相对婆娑,紫色,阔三指许。花白微黄。入伏后结子,立秋后苗枯。二月、八月采根曝干。
以黄泽者为佳。
曰∶凡采勿用四条一处生者,名丧公藤。又勿用马兰根。
\x根\x 【修治】 曰∶采得刮去土皮,细锉,以黄精片等分,同蒸一伏时,晒干去黄精用。
时珍曰∶今人采根洗刮寸截,以锻石拌匀,晒收,为其易蛀,并欲色白也。入药微焙。
【气味】辛,温,无毒。
元素曰∶气温,味苦、大辛。气味俱轻,阳也。手阳明引经本药,同升麻则通行手、足 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
之才曰∶当归为之使,恶旋复花,制雄黄、硫黄。
【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 面脂(《本经》)。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别录》)。治 目赤弩肉,去面 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 ,肠风痔 ,疮痍疥 癣,止痛排脓(大明)。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甄权)。解利手阳明 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元素)。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
大肠风秘,小便去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时珍)。
【发明】杲曰∶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
刘完素曰∶治正阳明头痛,热厥头痛,加而用之。
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散用长肌肉,则入阳明可知矣。
时珍曰∶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庚金;性温气浓,行足阳明戊土;芳香上达,入 手太阴肺经。肺者,庚之弟,戊之子也。故所主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 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 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按王 《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 梁求名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 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其药治头风眩运,女人胎前产后,
伤风头痛,血风头痛,皆效。戴原礼《要诀》亦云∶头痛挟热,项生磊块者,服之甚宜。又 《仙神隐书》言∶种白芷能辟蛇,则《夷坚志》所载治腹蛇伤之方,亦制以所畏也,而本 草不曾言及。
宗 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
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白芍药、白枯 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乃以他 药补之。
【附方】旧一,新三十四。
一切伤寒∶神白散,又名圣僧散∶治时行一切伤寒,不问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孕妇,皆 可服之。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 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余日未得汗者,皆可服之。此药可卜人之好恶也。如煎得黑色,或 误打翻,即难愈;如煎得黄色,无不愈者。煎时要至诚,忌妇人鸡犬见。(《卫生家宝方》)
一切风邪∶方同上。
风寒流涕∶香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为末,蜡茶点服二钱。(《百一选方》)小儿流涕,
是风寒也。白芷末、葱白。捣丸小豆大。每茶下二十丸。仍以白芷末,姜汁调,涂太阳穴,
乃食热葱粥取汗。(《圣惠方》)
小儿身热∶白芷煮汤浴之。取汗避风。(《子母秘录》)头面诸风∶香白芷切,以萝卜汁 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或以搐鼻。(《直指方》)偏正头风,百药不治,一服 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
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谈野翁试效方》)
头风眩运∶都梁丸,见发明下。
眉棱骨痛∶属风热与痰。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丹 溪纂要》)
风热牙痛∶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频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妇以 医人者,庐州郭医云∶绝胜他药也。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水漱涎。(《医林集要》)
一切眼疾∶白芷、雄黄为末,炼蜜丸龙眼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后茶下,日二服。
名还睛丸。(《普济方》)
口齿气臭∶《百一选方》∶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服一钱。《济生方》∶用白芷、
川芎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日噙之。
盗汗不止∶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为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