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315页

>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篇名>及己内容:(《别录》下品)
【释名】獐耳细辛。时珍曰∶及己名义未详。二月生苗,先开白花,后方生叶三片,状 如獐耳,根如细辛,故名獐耳细辛。
【集解】恭曰∶及己生山谷阴虚软地。其草一茎,茎头四叶,隙着白花。根似细辛而黑,
有 \x根\x 【气味】苦,平,有毒。恭曰∶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诸恶疮疥痂 蚀,及牛马诸疮(《唐本》)。头疮白秃风瘙,皮肤虫痒,可煎汁 浸并敷之(大明)。杀虫(时珍)。
【发明】弘景曰∶今人以合疮疥膏,甚验。时珍曰∶今人不知及己,往往以当杜衡,却 以杜衡当细辛,故杜衡诸方多是及己也。辩见细辛、杜衡二条。
【附方】新一。头疮白秃∶獐耳细辛,其味香辣,为末,以槿木煎油调搽。(《活幼全 书》)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篇名>鬼督邮内容:(《唐本草》)
【释名】独摇草(《唐本》)。时珍曰∶此草独茎而叶攒其端,无风自动,故曰鬼独摇草,
后人讹为鬼督邮尔。因其专主鬼病,犹司鬼之督邮也。古者传舍有督邮之官主之。徐长卿、
赤箭皆治鬼病,故并有鬼督邮之名,名同而物异。
【集解】恭曰∶鬼督邮所在有之。有必丛生,苗唯一茎,茎端生叶若伞状,根如牛膝而 细黑。今人以徐长卿代之,非也。保升曰∶茎似细箭杆,高二尺以下。叶生茎端,状如伞。
花生叶心,黄白色。根横生而无须,二月、八月采根。徐长卿、赤箭并有鬼督邮之名,而主 治不同,宜审用之。时珍曰∶鬼督邮与及己同类,根苗皆相似。但以根如细辛而色黑者,为 及己;根如细辛而色黄白者,为鬼督邮。
\x根\x 【修治】 曰∶凡采得细锉,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时 【气味】辛、苦,平,无毒。时珍曰∶有小毒。
【主治】鬼疰卒忤中恶,心腹邪气,百精毒,温疟疫疾,强腰脚,益膂力(《唐本》)。
【发明】时珍曰∶按东晋《深师方》,治上气嗽、饮嗽、邪嗽、燥嗽、冷嗽,四满丸,
用鬼督邮同蜈蚣、芫花、踯躅诸毒药为丸,则其有毒可知矣。非毒药不能治鬼疰邪恶之病,
《唐本》云无毒,盖不然。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篇名>徐长卿内容:(《本经》上品)
【校正】今据《吴氏本草》,并入石下长卿。
【释名】鬼督邮(《本经》)、别仙踪(苏颂)。
时珍曰∶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名医别录》于有名未用复 出石下长卿条,云一名徐长卿。陶弘景注云∶此是误尔。方家无用,亦不复识。今考二条功 疗相似。按《吴普本草》云∶徐长卿一名石下长卿。其为一物甚明,但石间生者为良。前人 欠 气亦相似。今狗脊散用鬼督邮者,取其强悍宜腰脚,故知是徐长卿,而非鬼箭、赤箭。
【集解】《别录》曰∶徐长卿,生泰山山谷及陇西,三月采。又曰∶石下长卿生陇西山 谷池泽,三月采。恭曰∶所在川泽有之。叶似柳,两叶相当,有光泽。根如细辛,微粗长,
黄色而有臊气。今俗以代鬼督邮,非也。鬼督邮自有本条。保升曰∶生下湿川泽之间。苗似 小桑,两叶相对。三月苗青,七月、八月着子,似萝摩子而小。九月苗黄,十月凋。八月采 根,晒干。颂曰∶今淄、齐、淮、泗间皆有之,三月、四月采,谓之别仙踪。时珍曰∶鬼督 邮、及己之乱杜衡,其功不同,苗亦不同也。徐长卿之乱鬼督邮,其苗不同,其功同也。杜 衡之乱细辛,则根苗功用皆仿佛,乃弥近而大乱也。不可不审。
\x根\x 【修治】 曰∶凡采得粗杵,拌少蜜令遍,以瓷器盛,蒸三伏时,晒干用。
【气味】辛,温,无毒。《别录》曰∶石下长卿∶咸,平,有毒。普曰∶徐长卿一名石 下长卿。神农、雷公∶辛。时珍曰∶治鬼之药多有毒,当从《别录》。
【主治】鬼物百精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久服强悍轻身(《本经》)。益气延年。又 曰∶石下长卿∶主鬼疰精物邪恶气,杀百精蛊毒,老魅注易,亡走啼哭,悲伤恍惚(《别录 【发明】时珍曰∶《抱朴子》言∶上古辟瘟疫有徐长卿散,良效。今人不知用此。
【附方】新二。
小便关格∶徐长卿汤∶治气壅关格不通,小便淋结,脐下妨闷。徐长卿(炙)半两,茅 根三分,木通、冬葵子一两,滑石二两,槟榔一分,瞿麦穗半两。每服五钱,水煎,入朴硝 一钱,温服,日二服。(《圣惠方》)注车注船∶凡人登车船烦闷,头痛欲吐者。宜用徐长卿、
石长生、车前子、车下李根皮各等分。捣碎,以方囊系半合于衣带及头上,则免此患。(《肘 后方》)
<目录>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篇名>白薇内容:(《本经》中品)
【释名】薇草(《别录》)、白幕(《别录》)、春草(《别录》)、 (音尾)、骨美。时珍 曰∶薇,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按∶《尔雅》∶ ,春草也。薇、 音相近,则白薇又 音之 转也。《别录》以 为莽草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