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肉焙四两。为末水下。又启 微集云。神曲治目病。生用能发其生气。熟用能敛其暴气也。)盖取辛不甚散。甘不甚壅。
温不见燥也。然必合以补脾等药并施则佳。若孕妇无积。及脾阴不足胃火旺者。并勿用耳。
义与麦芽同也。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石)活血脉散风热 炉甘石(专入胃。)系金银之苗。产于金银坑中。(造化指南云。炉甘石受黄金白银之气。
熏 陶三十年方能结成。)状如羊脑。松似石脂。能点赤铜为黄。甘辛而涩。气温无毒。其性专 入阳明胃。盖五味惟甘为补。惟温为畅。是能通和血脉。故肿毒得此则消。而血自能克止。
肌亦自克能生也。辛温能散风热。性涩能粘翳膜。故凡目翳得此。即能拨云也。(宣明方。
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用一字。沸汤化。温洗日三次。)有用此治下疳阴湿。并齿疏 陷物者。亦此义耳。(炉甘石火 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为末。麻油调敷立愈。又集 玄方。因齿疏物陷。用炉甘石 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忌用铜刷。久久自密。)
时珍常用甘石 飞。海螵蛸硼砂。等分为细末。朱砂依分减半。同入点诸目病皆妙。 用童 便良。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石)散肺分寒燥不润 白石英(专入肺)。味甘而辛。性温无毒。按理似非润药湿药矣。而十剂偏指此属湿剂。
谓枯 则为燥。宜用白石英紫石英之属以湿之。不几令人眩惑乎?讵知书之言湿。有以湿为湿者。
有以燥为湿者。以湿为湿。人易知。以燥为湿。人难明。兹而曰湿。是以燥以温为湿矣。(
从温湿言。)石英性本辛温。辛则能以化液。温则能以滋润。故虽辛若湿。(因辛始湿。)是 以寒燥不润之症。(燥从寒字点出。明甚。)得此辛以畅达。而滞不致见枯。此十剂所以以辛 以 温为湿而言也。书曰服此可治咳逆胸寒。消渴阴痿。风痹溺闭。肺痿肺痈。吐脓吐血等症。
是亦辛温润肺之一验矣。但系石类。只可暂用。(颂论乳石。谓乳者阳中之阴。石者阴中之 阳。故阳生十一月后甲子服乳。阴生五月后甲子服石。然而相反相恶。动则为害不浅。故乳 石之发。方治虽多。而罕有济者。诚不可轻饵也。)凡服宜食冬瓜龙葵以压石气。忌芥菜蔓 青芜夷葵荠 。白如水银者良。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石)散肝心血分寒燥不润 紫石英(专入肝心)。即系石英之紫色者。故尔别其名曰紫。性味俱同。而紫即能直入 血分。
不似白石英因其色白。功专润肺。止就肺部之病而言之也。紫能入血治疗。凡妇人子户。因 于风寒内乘绝孕。男子寒热咳嗽惊悸。梦魂不安。服此则能镇魄安神。为心肝经温血要药。
(时珍曰。上能镇心。重以去怯也。下能益肝。湿以去枯也。心生血。肝藏血。其性缓而补 。故心神不安。肝血不足。及女子血海虚寒不孕者宜之。别录言其补心气。甄权言其养肺气 。殊昧气阳血阴营卫之别。)但阴虚火旺者切忌。醋 淬七次。研末水飞用。畏附子。恶黄 连。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卵生)祛散风寒痰湿 僵蚕(专入肝。兼入肺胃)。辛寒微温。大率多属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
故书 载能入肝。兼入肺胃。以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是皆风寒内入。结而为痰。(
时珍曰。僵蚕。蚕之病风者也。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者也。又人 指甲软薄者。用此烧烟熏之则浓。亦是此义。盖厥阴阳明之药。故又治诸血病疟病疳病也。
)合姜汤调下以吐。假其辛热之力。以除风痰之害耳。(仁存开关散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 烧 等分为末。每以一钱。用自然姜汁调灌。得吐顽痰立效。小儿加薄荷。圣惠方用白僵蚕三七 枚。乳香一分。为末。每以一钱烧烟。熏入喉中。涎出即愈。王氏博济如圣散。治喉痹用白 僵蚕天南星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调灌即愈。后以生姜炙过含之。怪症方酒后 咳嗽。用白僵蚕焙研末。茶服效。)又云能治丹毒瘙痒。亦是风与热炽。得此辛平之味拔邪 外出。则热自解。又云能治瘰 结核痰疟。血病崩中带下。亦是风木乘肝。得此辛温之味以 行血脉。则血气安和而病自消。又云能治小儿惊疳。肤如鳞甲。亦是胎元气血不足。得此辛 咸煎汤除垢。则鳞自去。(肤如鳞甲。病名胎垢。)即是诸症以推。则知古之用药。悉从物理 勘出。岂有他谬奇巧于其中者哉?但此非由外感而用是药。则非治耳!头蚕色白条直者良。
米泔浸一日。待桑涎浮出。取起焙干。拭净肉毛口甲。捣用。恶桑螵蛸茯神茯苓桔梗萆 。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平散内容:(卵生)宣皮肤风湿 蚕沙(专入肝脾。兼入胃)。即晚蚕所出之屎也。玩书所着治功。多有祛风除湿之能。
所述治 症。多是肢节不遂。皮肤顽痹。腰膝冷痛。冷血瘀血。肠鸣消渴。烂弦风眼。缘蚕食而不饮 。其食出则气燥。燥则可以胜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