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7-本草求真-第43页

阳胆热外出。淡豆豉 之升膈热外出。夏枯草之散肝热外出。野菊花之散肝肺热外出也。有合风热以言散者。如辛 夷能散肺经风热。冰片能散骨蒸风热。木贼能散肝胆风热。蕤仁决明子炉甘石薄荷能散肝经 风热也。有合湿热而言散者。如芜荑能散皮肤骨节湿热。香薷能散肺胃心湿热是也。有就风 火热毒而言散者。如蟾蜍蟾酥之能升拔风火热毒外出是也。有就血热而言散者。如锻石能散 骨肉皮肤血热。谷精草能散肝经血热也。至于热结为痰。有藉吐散。如木鳖则能引其热痰成 毒结于胸膈而出。瓜蒂则能引其热痰结于肺膈而出。胆矾则能引其风热之痰亦结在膈而出也 。若使表症既罢。内症已备。则又另有法在。似无庸于琐赘。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散热内容:(山草)升阳散热 升麻(专入脾胃。兼入肺大肠)。似与葛根一类。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发散 风寒出 汗。引石膏能治阳明顶巅头痛齿痛。引参耆能入脾胃补脾。且同柴胡能引归耆白术甘温之药 。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并治一切风陷下痢。(后重里急。症不一端。有应用承气大下 者。有应用升柴上升者。要在辨症明确。以识升降之宜耳。不得概以升举为事也!)久泄(经 曰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脱肛。足寒阴痿。暨蛊毒精鬼。(阳升则阴散。)与一切风热斑疹 。(斑疹有虚有实。须审兼症以治。汪昂曰。成朵如锦纹者为斑。隐隐见红点者为疹。盖胃 热失下。冲入少阳。则助相火而成斑。冲入少阴。则助君火而成疹。)疮毒靡不随手辄应。
以升其阳而散其热。俾邪尽从外解。而浊自克下降。故又曰能以解毒。不似葛根功专入胃 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诸药以实卫气也。但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升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 气。则柴能升少阳肝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需而成。(时珍曰。大 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 禀受弱而有诸般阳虚等症者。并宜以升阳等药活法治之。)但阴火动。及气虚汗出切忌。(朱 肱活人书言犀角地黄汤。如无犀角。可用升麻以代。意在引药以入阳明耳。朱二允言犀角地 黄汤不宜用升麻以代犀角。意在升麻能引阴血上涌。二者见解俱是。但须察其病气浅深。
脏气偏纯。以明治之得失。)里白外黑。紧实者良。名鬼脸升麻。细削。皮青绿色。谓鸡骨 升麻。去须芦。蒸曝用。入补剂。蜜水炒用。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散热内容:(蔓草)入胃升阳解肌退热生津 葛根(专入胃。兼入脾)。辛甘性平。轻扬升发。能入足扬明胃经鼓其胃气上行。生津 止渴。
(汪昂曰。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其能升胃气入肺而生津耳。)兼入脾经开腠发汗。
(脾主肌肉。)解肌退热。缘伤寒太阳病罢。传入阳明。则头循经而痛。胃被寒蔽。而气不 得 上升。入肺则渴。胃主肌肉。气不宣通则热。故当用此以治。俾其气升津生。肌解热退。(
因其体轻故解肌。因其气升故生津。)而无复传之势矣!(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 。麻黄葛根之属。盖麻黄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
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绣曰。麻黄入肺而不入脾。因其中 空象肺之故。葛根入脾而不入肺。因其体轻蔓延。周身通达象肌之故。)但葛根一味。必 其于头额侠之处(阳明经行于面额)。痛如刀劈。方谓邪传阳明。其药可用。(张元素曰。头 颅痛如刀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若使未入阳明。又是引邪内入。不可用也。
即邪在于太阳而略见于阳明。则以方来之阳明为重。故必用葛根以绝其路。(仲景治太阳阳 明合病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用以断太阳阳明之路。非太阳药也 。)若使阳明症备。而止兼有太阳。则又以未罢之太阳为重。故又不用葛根。且阳明主肌肉 者也。而用干葛大开肌肉。则津液尽从外泄。恐胃愈燥而阴立亡。至于疹痘未发。则可用此 升提。酒醉则可用此解酲。火郁则可用此升散。但亦须审中病辄止。(如丹溪云。治疟无汗 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为主带散。若阳疟有汗。加参耆以敛之。无汗加 芩 葛苍术以发之。)不可过用。以致胃气有伤也。(如丹溪云。斑疹已见红点。不可更服升葛 汤。恐表虚反增斑烂。)
<目录>上编\卷三散剂<篇名>散热内容:(山草)入足少阳胆升阳解热和表 柴胡(专入胆)。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据书载治伤寒热传足少阳胆。缘胆为清净之府。
无出 无入。邪入是经。正在表里之界。汗吐与下当禁。惟宜和解。故仲景之治伤寒邪入少阳 。而见寒热往来。胁痛耳聋。(少阳卫于身侧。其脉循胁通耳。邪由阳明而传少阳。故必口 苦咽干。胁痛耳聋。寒热往来。脉则尺寸俱弦。)妇人热入血室。用之以泄其邪。(冲为血海 。血海即血室也。凡冲男女皆有。惟妇人所主在血。故病多犯于此。柴胡在表可解经邪。在 里可解血热。)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