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阳明药也,兼入手太阴、阳明。除一切风痹,治 诸般 黄胆。女子阴肿,小儿惊痫,两足肌死,四肢筋弱。头痛目痛之时疾,风疮疥癞之旧 。
鼠已破,出脓血,煎服,当吐若鼠子也。(验方第一。)
产后中风,人虚不可服他药,一味白鲜皮,新水煎服。(第二。)
生上谷及兖州等处。二月采。今河中、江宁、滁州、润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良。苗高 尺余 ,茎青,叶稍白,如槐,亦似茱萸。四月开花淡紫色。根似小蔓荆,皮黄白而心实。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元胡三十八内容:\x炒用。本名玄胡索,宋时避真宗讳,改玄为延。今后避庙讳,改玄为元也。\x 辛,温,甘,苦,无毒,性浮。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兼疗气痛,最治血凝,腹中块 结,脐疝痛。调妇人月经,
经瘀经滞,除产后血积、血运、血冲。驱风治气,兼止腰膝之猝痛。活血止痛,兼利便溺之 猝闭。操行血利气之权,兼 通经坠胎之能。血热气虚者勿用。
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寒露后栽之,立春后生苗,叶如竹 叶,
起。
心痛欲死,每酒下三钱末。(验方第一。)
下痢腹痛,垂危,诸方不止,米饮下三钱末。(第二。)
偏身痛莫忍,同当归、桂心末,每酒下三钱。妇科宜之。(第三。)
鼻衄不止,为末,绵包塞耳,左右右左。(第四。)
尿血,末服。(第五。)
小便不通,同苦楝子末,白汤入香油少许下。(第六。)
膜外气痛及气块,为末,熟猪胰蘸食之。(第七。)
热厥心痛,时发止,同金铃子末酒下。(第八。)
经不调,腹刺痛,同当归、陈皮酒丸服。(第九。)
产后诸病,恶露未尽。一切,为末酒下。(第十。)
小儿盘肠气痛,同小茴末下。(十一。)
疝气危急,同全蝎末下。少腹积痛。(十二。)
冷气腰痛。同上第三。(十三。)
坠车落马,筋骨痛,为末豆淋酒下。(十四。)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贝母三十九内容:\x去心拌糯米炒用。白微为使,畏秦艽、莽草,反乌头。\x 苦、辛,微寒,无毒。散结泻热,润肺清心。治痰嗽热嗽,止吐血咯血。乳闭产难最良,
喉 痹目眩亦效。散心下郁满之气,疗腹中结实之 ,平瘿瘤而敛疮口,除淋沥而点目赤。为消 痰止嗽之神剂,乃清热除痰之良药。虚嗽无火者勿用。
生晋地。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良,江南诸州亦有之。今 河中 、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以川产者为良。贝母中有独颗团不作两 片无皱者,号丹龙精,不可入药。
妊娠尿难,饮食如故,同苦参、当归蜜丸服。(验方第一。)
乳不下,同知母、蛎粉末,猪蹄汤下。(第二。)
目生 肉,同丁香末乳点之。(第三。)
吐血不已,炮研浆水下。(第四。)
小儿鹅口,为末,蜜水煎抹之。(第五。)
吹奶作痛,为末吹鼻大效。(第六。)
乳痈初起,为末酒下,令人吮之。(第七。)
便毒肿痛,同白芷末煎服,以渣敷之。(第八。)
紫白癜风,同南星为末,姜带汁拭之。(第九。)
蜘蛛咬伤,缚定咬处,酒服贝母末 五钱至醉。酒化为水,自疮口出。(第十。)
蛇蝎伤。同上。(十一。)
<目录>本草易读卷三<篇名>山慈姑四十内容:\x去毛壳。\x 甘,微辛,有小毒。消痈肿疮 疔毒,兼疗瘰 结核,解诸毒蛊毒蛇毒,亦治狂狗咬伤。
擅 剥人面皮之能,操退除面 之权。
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而狭。二月中抽一茎如箭杆,茎端开花,有白、红、黄三 色。
黄色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三月结子,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
状如小蒜,有毛壳包裹。
粉滓面 ,杵粉夜涂旦洗。(验方第一。)
牙根肿痛,煎漱吐之。(第二。)
风痰痫疾,以清茶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久吐出,不吐以热茶投之。
(第三。)
\x紫金锭\x 净慈姑(二两,焙净) 五倍子(二两,焙) 千金子(去油,一两) 麝 香(一钱)
端午七夕,或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吉辰,斋戒盛服,焚香拜祷,以糯米浓饮合之,木臼杵 千下,一丸一钱。病甚者连服,取利,用温粥补之。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 、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一切恶疮,风疹 赤游,痔疮,并用凉水磨涂,日数次即愈。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并用凉水入薄 荷汁化下。心气痛并诸气,淡酒下。泄利霍乱绞肠,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噤目斜,五痫 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酒下。自缢水溺,鬼迷,心头温者,冷水磨灌之。传尸痨瘵,凉水 化下,取下恶物虫积为妙。久